-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胡适的文化观.doc
浅析胡适的文化观
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胡适可以说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对中国近代文化界产生过巨大影响,胡适的文化观更是影响了一代学人。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兴起的胡适热,胡适的文化观更是成为大家普遍研究的课题。文章拟就胡适文化观的形成、发展与成熟做简单的分析。
一、初步接触中西方文化及影响(1891——1910)
胡适文化观的形成与其幼年时接受的私塾教育和后来留美学习的经历是分不开的。在胡适留美前他接受的大多是中国传统文化;在七年的留美生活中,胡适系统的学习了西方文化,而且体验了西方的政治文化生活。正是这两种不同的文化的影响,才逐步形成了胡适的文化观。
(一)幼年私塾教育对胡适文化观的影响
胡适幼年时代所接受的私塾教育为其培养了深厚的国学基础。胡适的父亲为绩溪名士,家中藏书丰富。胡适五岁启蒙,在绩溪老家接受了九年的私塾教育,在这段时期里胡适通读了《律诗六钞》、《孝经》、《资治通鉴》、《御批通鉴辑览》、“四书”、“五经”等书,这开阔了胡适的视野。家庭文化的熏陶更使胡适学习传统文化得心应手,在这时期胡适不仅看一些经文,更喜欢看经文的评注。幼年时代的私塾经历为以后胡适文化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比如,早在接触进化论前胡适便是一个无神论者,他自己说“这些都是从司马光、范缜、王冲那里学来的”。[1]私塾经历给了胡适很大的影响,即使后来留学美国期间胡适仍坚持研习经史子集,特别是在其后的“整理国故”中作了巨大贡献,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是其把握传统文化现状提出文化主张的基础。
(二)上海求“新学”对胡适文化观的影响
1904年胡适离开家乡跟随三哥到上海求学,他进的第一个学堂是梅溪学堂。当时学堂只开国文、算学、英文三门,在这时期胡适第一次接触到了关于介绍西方的书籍。胡适在此阅读了《明治维新三十年》、《新民丛报》一类新书,这使他的眼光从古代转到了现代,从国内转到了世界。他开始如饥似渴的呼吸新鲜的空气,汲取新的知识,追随着时代的浪潮并自命为“新人物”了。
1904年胡适改进澄衷学堂。这里课程相对完备,使胡适能够较多的接触西方科学文化。在这期间,对胡适影响最大的书籍就是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书中所宣传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思想被胡适所接受,胡适也因此将原来的名字胡洪梓改为胡适,意为适者生存之意。在胡适早年,对他思想影响最大的一个人是梁启超。梁启超是著名维新领袖,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创办了《新民丛报》,坚持介绍西方新学,抨击中国社会的黑暗,剖析国民性的缺点和弱点,而且文章“条理清晰,笔锋常带感情,对于读者,别有一种魔力”,[2]在中国思想界有相当大的影响,这对胡适的思想起了巨大的启蒙作用。胡适说,他那个时候“受了梁先生的恩惠”。这主要是两部梁启超的著作对胡适思想的影响巨大,第一是《新民说》,第二个是《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胡适一生都十分崇拜梁启超,思想上自然倒在梁启超一类改良派人物思想主张之下,以至于一步步走向改良主义的道路。
1906年夏天,胡适考入新成立的中国公学,这是一所由留日学生开办的新式学校,在这里胡适大大的开阔了自己的视野,也接触到了更多的西学。学校的一些教员是外籍的,这让胡适对西方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这时期胡适开始用“适之”这个名字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后来胡适说“这几十期的《竞业句报》不但给了我一个发表思想和整理思想的机会,还给了我一年多作白话文的训练”。[3]这段经历使得胡适在七八年之后能够在中国文学革命运动中做一个开路人。
二、留美期间胡适的文化观(1910——1917)
1910年,胡适以优异成绩官费赴美留学。经历了半个多月的航行后,胡适进了康奈尔大学的校园,使得胡适直接的接触到了西方的文化和政治生活。胡适赴美留学,一方面是寻求个人的出路,另一方面,胡适也怀抱着“愿得西乞医国术”和“执笔报国”[4]的爱国主义目的。这一时期是胡适西化观点形成的主要时期。在康奈尔大学,胡适最先选择的专业是农学,后来改学文科。1910年9月,胡适把法国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第一次译为中文,改名《割地》,登在《大共和日报》上,从此,这脍炙人口的爱国名篇,因胡适用白话文译出影响巨大,在中国传诵数十年不衰。之后胡适译出更多的外国作品,这使得胡适对西方文化有了更深一层次的了解。在美优越的生活与国内水深火热的国情对比,使得胡适在思想中渐渐的习惯了西方文化,日趋崇拜西方文化。
1914年,胡适在康奈尔大学毕业,次年9月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授业于实用主义哲学大师杜威门下。在这段时间里对胡适影响最大的人是杜威,并且对他产生了巨大影响。根据胡适自己的回忆,他之所以转入哥大,便是因为对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产生了兴趣。杜威是实用主义哲学影响最大的一位哲学家,胡适师从杜威专攻实用主义哲学,受其影响至深,实用主义把“人的问题转入现代西方哲学”。胡适接受的实用主义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