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对四缝穴和捏脊法的认识.doc
中医对四缝穴和捏脊法的认识
1四缝穴
四缝穴是经外奇穴,在手指食、中、无名、小 4个指头的第一、二指节横纹中,通于大肠、心包、三焦、心、小肠 5 个经
研究发现四缝穴除了治疗小儿疳积、百日咳外,其治疗范围在逐渐扩大。如胃脘痛、腹痛、腹胀、咽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呃逆、中暑、发热、感冒哮喘、小儿惊风等症均有奇效。还有人发现可治疗失眠、神经衰弱、疖肿、痛风、月经不调等症。
取穴及操作疗法 (1)取穴:第2、3、4、5掌面第1、2节横纹中央点取之。(2)消毒:穴位用安尔碘,针具高压消毒。(3)针具:三棱针或25 mm毫针或5、6号注射针头。(4)操作:为缓解疼痛,在穴位上下用绳捆紧,用安尔碘消毒后,押手扶住手指,刺手快速点刺。点刺深浅根据年龄、体质决定,刺后用双手挤出少许血液或淋巴液即可。如遇高热者可多挤出些血液直至血液变红为止。一般1周2次,重者可每日1~2次。治疗5~7次为一疗程。针刺时发现,单用中央一处,疗效不如用三处明显。笔者发现四缝穴确有健脾行气、活血消瘀止痛、调节阴阳平衡、提高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等功效。值得注意的是:消毒一定要严密,如有出血倾向或血液病患者禁刺四缝穴。
于消毒盒内备用。
(2)洗净患儿手掌,术者先用2%碘酊涂擦,稍干后再用75%酒精将患儿手第2、3、4、5指第一、二指节腹面正中,即疳积点由中心向外周擦拭消毒。
(3)押手:因为挑脂要挑皮下脂肪层,取出脂肪团,容易出血,故要充分利用押手来压取脂肪和止血。可请助手协助。术者和助手用左手挟持住患儿手指,并以左手拇指分别向自身方向,经过挑点,滑压几次,然后固定在挑点的旁边,用力压着不动。其目的是要排除局部血液,压迫止血,并使挑点皮肤张露,皮下脂肪易被挤出。
(4)术者右手拿针对准挑点中心,用“挑点法”,动作迅速地挑开皮层,进入皮下。皮下脂肪小体由于受到两个指头在旁的压力,很快便会向针口冒爆出来,然后用针尖边挑边刮,把分布在脂肪团上的稀疏纤维挑断,尽量挤出脂肪小体,最后用针体把针口残留的脂肪刮干净。
(5)术后针口涂上红汞,用消毒纱布垫封压住针口,再用绷带包扎,加压3-5分钟,以防出血。在未封压好针口前,术者和助手的押手不能放松,否则即可引起出血。
(6)术后嘱患儿(或家长)不要沾污伤口,5天后可以拆封。
2捏脊法
捏脊疗法是连续捏拿脊柱部肌肤,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之类病症,所以又称“捏积疗法”,属于小儿推拿术的一种。
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卒腹痛方》“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的描述,是目前见诸文献的最早记录。经后世医家不断的临床实践,逐渐发展成为捏脊疗法
【基本内容】
捏脊的部位为脊背的正中线,从尾骨部起至第七颈椎。即沿着督脉的循行路线,从长强穴直至大椎穴。如头面部症状明显(目红赤、痒涩羞明、鼻腔红赤、牙齿松动、牙龈溃烂、面黄肌瘦、唇红烦渴、面红烦急、惊悸咬牙等)者,可捏至风府穴。捏拿完毕,再按肾俞穴。
施术时患者的体位以俯卧位或半俯卧位为宜,务使卧平、卧正,以背部平坦松弛为目的。
3、在捏脊的过程中,用力拎起肌肤,称为“提法”。每捏3次提一下,称“捏三提一法”;每捏5次提一下,称“捏五提一法”;也可以单捏不提。其中,单捏不提法刺激量较轻,“捏三提一法”最强。 4、施术时可根据脏腑辨证,在相应的背俞穴部位上用力挟提,以加强针对性治疗作用。如厌食提大肠俞、胃俞、脾俞;呕吐提胃俞、肝俞、膈俞;腹泻提大肠俞、脾俞、三焦俞;便秘提大肠俞、胃俞、肝俞;多汗提肾俞、照明俞、肺俞;尿频提膀肮俞、肾俞、肺俞;烦躁提肝俞、厥阴俞、心俞;夜啼提胃俞、肝俞、厥阴俞;失眠提肾俞、脾俞、肝俞;呼吸系统病症提肾俞、肺俞、风门等。
【适应证】
本疗法有疏通经络、调整阴阳、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以及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在健脾和胃方面的功效尤为突出。临床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消化不良、厌食、腹泻、呕吐、便秘、咳喘、夜啼等症。此外,也可作为保健按摩的方法使用。捏脊疗法通过捏提等法作用于背部的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由于督脉总督诸阳,背部足太阳膀胱第一侧线分布区又为脏腑背俞穴所在,“迫藏近背”,与脏腑密切相关,所以捏脊疗法在振奋阳气、调整脏腑功能方面的作用比较突出。
捏脊法
◆ 改善血液循环
能增加毛细血管的数量,增大管径,使血液循环大大改善。同时还能促进病变组织血管网的重建,恢复血管壁的弹性,改善管道的通畅性能,降低血液流动的外摩擦力等。
◆ 帮助消化对背部脾俞、胃俞穴推拿约l~2分钟后大多引起胃蠕动增强可降低胃泌素的分泌和增强小肠的吸收功能等,所以对消化系统功能性病变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 调节神经系统
可通过植物神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PICC护士进修汇报心得ppt.pptx
- 一次性使用止血套环产品技术要求北京中诺恒康生物科技.docx
- Q/GDW 13238.3—2018 10kV电力电缆采购标准(第3部分:10kV三芯电力电缆-专用技术规范).pdf
- 佛山事业单位真题2023.docx VIP
- 〖地理〗亚洲及欧洲——河流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学期(湘教版2024).pptx VIP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课件(15章全,共400页).ppt
- 绿城企业文化系列读本绿城管理者论.doc
- 2025年轻人文娱消费趋势图鉴.docx VIP
- GBT17395-2008无缝钢管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pdf VIP
- 右正中神经电刺激早期干预对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