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哲重点.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哲重点.doc

一、《易经》里面的重要思想: 《周易》的性质:1.占卜之书2.义理之书,安邦治国,修生养性 (一)宇宙生成论: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变化 (二)性命论 性是隐而不显的,人通过阴阳,柔刚,仁义而显发本性a人性来源与天b人性即仁义(三)辩证思想1、矛盾运动的必然(事物处在变化之中)2、矛盾运动的动力:阴阳(即事物内部的阴阳变化,阴阳相推而生变化) 3、渐变必引起质变a事物有量变和质变的区别b事物的量变一定会导致质变c人应该充分利用事物的变化规律来成就事业4、利用变化促进事物发展5、朴素的辩证法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a太极:化生万物绝对、唯一的实体,但太极内部有一种分化的可能,即太极能自我变化,1太极是精神性实体,摆脱物质性形态2蕴藏了自我分化的可能3人可以利用天地演化的规律来成就事业b两仪:从卦象上讲表阴阳,从卦上讲表乾坤c四象:夏---南 太阳,冬----北 太阴,春----东 少阳,秋-----西 少阴d八卦:象征万事万物 二、阴阳观念: 在周易的卦象和卦爻辞中阴阳观念在客观上表示天地万物普遍存在的现象,实际上是一种天道观;在主观上则表示主体在人事活动中两种相反的精神状态,又是一种人道观,一般说,阳表示积极、向上、进取、刚强的精神,阴则代表消极向下退守柔弱的状态。由于《周易》从天地万物复杂现象中和人事活动的各种经验中,概括出阴阳这一对矛盾,并把它作为观察万物变化和人事吉凶最基本的原则,从而追求人到与天道的协调,这正标志着中国哲学思维的开始,后来对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三、“和同”与“陪贰”的思想 1、史伯的“和同”之辩:1事物的和谐,追求不同性质的和谐2.和谐不等于绝对的同一3.追求绝对的同一实后是取消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和:以他平他,和实生物 同:以同裨同,同则不继 2、史墨“物生有两”的思想 ①物生有两:两:矛盾,阴与阳,明与暗——事物内部有自身的矛盾 ②皆有陪贰:陪:与“主”相对——事物内部矛盾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差别 ③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主次矛盾是可以发生转化的 四、“和与同异”相成相济的辩证思想 1、和:济其不及,以泄其过 2、同:以水济水,琴瑟专一 为什么要制名?荀子认为,社会上有贵贱等级的差别,各种事物有同异的差别,如果没有不同的名来表示,势必“贵贱不明,同异不别”,所以要“制名以指实”。“明贵贱”是出于社会政治与伦理的需要。只有“辩同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逻辑问题。中国古代最先是政治伦理上的“正名”,后来才有法律条令上的“正名”,而“辩同异”以“正名”才真正讨论到逻辑问题。这个问题是后期有墨子提出的,荀子进行了明确的讨论。 制名的基本原则:“制名”是为了“指实”,由于人们感物之“实”或同或不同,所制之名亦应或同或不同。换句话说,名之同异必须与实之同异相一致。 五、老子,道的运动规律 道的含义:本义是道路,指引,老子认为:1道是万物的本源。是有与无的统一,一方面。他是混沌的,没有任何具体规定,可以说是“无”另一方面,混沌状态的存在是没有问题的,所以道也是有2道是万物的本体,万事万物蕴含着道。老子的批判精神:1正因为我们的和谐被破坏了,我们才需要礼节2道家并非完全摒弃仁义道德3道家反对虚伪的仁义 道的“有”与“无”的统一: 1、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2、“道”无形却有物a道不能被理性把握b道是真实存在的 3、“道”无名,强为名。 4、“道”的提出在哲学史上的意义:道超越了物质化的东西,是万物的本源,是由人开显,为人所具有的,他存在与一切之中,是公平的。 天 道 主宰 外在 人(内在) ①人能动性 道是由人开显 ②人平等的 道是人所具有 “道”的运动规律: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译文: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质。 1、对立的事物相互依赖 2 、对立的一面会表现出另一面的特点 3、对立双方的转化4、循环运动,返回原点。5、启士①知足心 ②平常心 (二)弱者道之用1、柔弱属生,刚强属死。2、柔弱胜刚强 (三)无为而无不为, 1、何谓“无为”,“有为”? 1无为:①无所作为②顺应自然之道去为——无人伪③无执着之心去为——无执着 2有为:①有所作为②违背自然之道去为③有执着的心去为 无为而无不为:以无执着之心去面对事物,事物呈现出无限的可能。顺应自然规律去做,就能做成任何事,违背自然规律者不能成事。 2、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两种含义:自然天地、自然而然 3、寡欲4、虚静①从认识论上——去掉成心②从

文档评论(0)

gsgtsh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