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人工育珠.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工育珠.doc

河蚌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育珠技术 一、河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 蚌属于软体动物,瓣鳃纲、古异齿亚纲、真瓣鳃目、蚌科。河蚌属底栖动物,常年生活在河流、湖泊和池塘的水底。 蚌通常以水中细菌、浮游植物、原生动物、轮虫、小型枝角类、小型桡足类和有机碎屑为食。河蚌靠鳃上纤毛摆动而形成水流,经鳃过滤而获得食物。生长适宜水温为15-35℃,繁殖最适水温18-28℃,水温高于35℃生长受阻,低于10℃即进入半冬眠状态。对低溶氧适应下限为3毫克/升。在人工养殖蚌时,可多次采集钩介幼虫。蚌虽然怀卵量高,但由于变态发育复杂,培育成钩介幼虫的成活率只有10%左右。钩介幼虫离开母体后,遇鱼即以足丝及壳钩附着在鱼鳃及鱼体上,暂时营寄生生活。幼虫靠吸收鱼体的营养而发育变态,最后破囊而落入水底营自由的底栖生活。幼蚌出现了成体所具的胃、闭壳肌、肠管、斧足等器官,形态上已具蚌形。钩介幼虫所特有的足丝和钩均消失。 二、人工育珠技术 三角帆蚌幼蚌的培育 一般将体长1-9厘米的蚌称幼蚌;体长10厘米以上的蚌称成蚌。幼蚌培育方法: 1、池址选择 (1)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光照时间长,管理方便。 (2)靠近面积较大的池塘(蓄水池)下端,并有一定的水位落差,能经常引入池塘肥水育蚌。泥池面积与供水池塘面积比为1∶5。 2、建池要求。 泥池设计为并联供水式,用涵管将泥池与池塘连通或设一支涵管将池塘水引入总进水沟再分别进入泥池,使池塘肥水不断流入育蚌泥池。取池塘表层水为好。泥池为长方形,长10-20米,宽1.5-2.0米,深0.5-0.6米,池底平坦,铺3厘米厚稀肥泥。泥池两端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出水口高出池底20厘米,进出水口用网布过滤。幼蚌放养前每平方米泥池用生石灰200克进行消毒。 3、放养密度与时间。 放养时间一般在6月中下旬,若有可能,放养得越早越好。每平方米放养体长0.8-1.0厘米稚幼蚌300只左右(亩放养15-20万只),9月初小蚌可达7-9厘米,成活率可达95%以上,9月中旬即可进行珍珠插种。放养时,用手将幼蚌轻轻地、均匀地撒在泥池中即可。 4、饲养管理 (1)水质管理。泥池育蚌的水源来自池塘(蓄水池),池塘水瘦了及时追施肥料,水肥了注入适量新水,使池塘水透明度保持在25-35厘米。 (2)蓄水池追肥与治虫。蓄水池追肥以有机肥为宜,不宜用化肥。严格禁止用杀虫药全池泼洒来防治蓄水池塘养殖鱼类的寄生虫病,应采用药饵防治,因为杀虫药极易引起小蚌休克,影响小蚌生长,严重的还可造成小蚌死亡。 (3)蓄水池水体消毒。每半个月投放生石灰每亩15千克,兑水去渣均匀泼洒,保持pH值7-8。 (4)经常清除敌害生物侵害。 (5)培育期内均保持流水,培育前期流速可小些,随着蚌体的生长逐渐加大流速和流量。流速一般为5-8米/分钟。泥池水深要保持35厘米左右。 (6)平时要经常检查蚌的生长情况,做好防害工作。 (7)8月底即珍珠插种前半个月,小蚌长至6-8厘米,要将小蚌摸起,进行挂袋(或箱)吊养。 育珠手术技术 一、手术前的准备 (一)主要手术器具 完成育珠手术须准备以下工具:1、开壳器;2、木制手术架;3、木塞;4、滴管;5、开壳刀;6、尖头剪刀;7、切片刀;8、直头镊子;9、解剖盘;10、小片板;11、海绵;12、开口针;13、送片针;14、拔鳃板;15、其它工具,如桶、盆、刷子、温度计等。 (二)消毒及消毒液、保养液 1、消毒。手术使用的器具应装入一个较大的蒸煮消毒柜或消毒锅,每天早晨蒸煮。 2、消毒液。有金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等药物,配制浓度0.5-1‰。主要防止细胞小片、伤口受细菌感染,烂片和伤口化脓。 3、保养液。主要种类有PVP保养液,渗透压平衡保养液,能量合剂保养液,细胞色素C保养液,卵磷脂保养液。使用保养液的主要作用是: (1)维持细胞小片内外环境渗透压的平衡、保证细胞小片离体后不被干死; (2)杀菌灭毒,避免病菌感染; (3)加速伤口愈合,促进珍珠质分泌; (4)维持细胞呼吸所需的中性环境;(5)提高手术受体蚌的成活率。 二、手术蚌的选择 手术蚌包括用于制取细胞小片的制片蚌和接受小片移植的育珠蚌。 手术蚌按年龄来说以整一龄为最佳,不到一龄次之。按大小讲一般采用7-10厘米范围。以上规格,将三角蚌人工繁殖时间提早到4月中下旬,再用网箱、冲蚌或网箱与冲蚌相结合的幼蚌快速培育,一般当年的8月底9月初,小蚌长到7-9厘米,达到手术蚌规格要求,就可以开始插蚌。 三、手术季节 3-6月、9-12月为手术时间,适宜水温为10-30℃,最适为18-25℃,蚌的伤口愈合、珍珠囊的形成和珍珠质的分泌等都与水温有关,在30℃的水温范围内,水中浮游生物繁殖快,天然饵料丰富,蚌新陈代谢旺盛,分泌珍珠质机能强,伤口愈合快,植片5-7天就能形成珍珠囊,10天后就能分泌珍珠质。春季与秋季比较来看,

文档评论(0)

gsgtsh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