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电磁兼容绪论§1.0 电磁能的广泛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电气设备进入了我们生活和生产的各个领域,例如:1、通信:电话、电报、传真、无线通信(移动通 信)、微波通信、光纤通信、卫星通信;2、广播电视:调频广播、 电视广播;3、家用电器:(各种家用电器都要利用电磁能量) 电磁炉、微波炉 、遥控玩具、 红外取暖、 红外烤箱; 4、生物医学:灭菌(食品)、 诊断(CT)、 手术(激光手术刀、 微波手术刀);5、工业应用:电解(电解铝、生产电石)、 电镀、 加热或烘干(微波或红外)、高频炉、 电炉(炼钢)、灭虫(木材、卷烟)、遥控、 遥测、遥感; 6、农业应用:灭虫(种子)、育苗、磁化水 ;7、电磁检测:防盗、探测文物、无损检测、 测厚、测湿、测温、测速 ; 8、雷达:导航(航空、航海)、气象预报、 交通管制; 9、军事应用:雷达、电子对抗(电子干扰、反干扰)、 激光武器、电磁武器;10、射电天文学:天文观测 。 这些设备在正常运行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电磁能量,可能对其他设备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造成严重的危害,这就是电磁干扰。 据统计,全世界空间电磁能量平均每年增长7-14%。在有限的空间和有限的频率资源条件下,由于各种电子、电气设备的数量与日俱增,使用的密集程度越来越大,电磁干扰的严重性就越来越突出。 §1.1电磁干扰与电磁污染的危害案例1.土星V-阿波罗12事件 导体在飞行中使云层与地面之间、云层与云层之间人为地诱发雷电。2.民兵I导弹飞行故障 绝缘结构之间出现了静电放电,产生骚扰脉冲,破坏了计算机的正常工作而造成了故障。3.英国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惨剧 雷达与通信网络相互干扰,不能同时工作。 4.大力神Ⅲ C运载火箭故障 未接地部分与火箭地之间产生电压,当火箭飞行高度增加,气压下降到一定值,此电压产生火花放电使计算机发生故障。 5.宇宙神导弹爆炸事件 锈蚀表面形成了非线性整流结,从而使指令接收机收到虚假指令信号而引起爆炸。 6.可变速感应电动泵抽油站的电磁干扰 电磁干扰引起电话嘈杂、电视帧同步丢失、辉光放电电路振铃。 7.医疗设备的失灵 汽车屏蔽效能的降低与强辐射信号的结合对医疗设备形成干扰。 8.电吹风机引起的民事罚款 加热器工作,风扇不转,引起内部器件过热发生火灾。 9.飞机导航系统的故障 飞机上使用移动电话、便携电脑、调频收音机干扰导航系统 10.雷击引起的浪涌电压 雷击分直接雷击和感应雷击,避雷针只能局部地防护直接雷击,感应雷击需要采用EMC防护措施。 11.强电磁辐射对电引爆军械的危害… 12.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目前,一般认为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包括三个方面①热效应 辐射功率密度S>10mW/cm2(E>110V/m),人体吸收的辐射能转化为热量,超过人体体温调节能力时,会引起人体(或局部组织)体温明显升高,或引起生理功能紊乱(人的体温每升高一度,基础代谢增加约5~14%,组织中的氧的需求量增加50~100%)。热效应首先损伤人体上对热比较敏感的器官,例如眼睛、大脑等,例如可导致白内障(>300 mW/cm2)。 S<10mW/cm2,不会引起体温明显的升高,但可能使体内局部小范围内出现显著的能量吸收(谐振吸收),引起生理功能的障碍。 ②非热效应 S<1mW/cm2(E<61.4 V/m),长时间照射也不会引起体温明显的升高,但会出现烦躁、头晕、疲劳、失眠、记忆力减退、脱发、白血球升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脑电图和心电图的变化等症状。这些一般称为电磁辐射的非热效应,这些症状在脱离辐射源后一般是可以逐渐恢复的。③三致作用(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 这是电磁辐射的远期效应,在国内外已经引起了重视,但尚无一致的意见。一些研究者的实验表明:长时间的电磁辐射可能诱发癌症,也可能引起染色体的畸变,具有致畸、致突变作用。 13.手机辐射--人类健康的潜在危险 P4~P7 自学 总结:电磁辐射的危害 电磁能的广泛应用一方面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丰富了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同时也使空间各种频率的电磁辐射越来越强,对人类造成了危害:①、干扰广播、电视、通信信号的接收;②、干扰电子仪器、设备的正常工作,可能造成 信息失误、控制失灵等事故;③、可能引燃一些易燃易爆物质,引起爆炸和火灾; ④、较强的电磁辐射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社会心理指导师理论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社会心理指导师理论考试复习题库资料(含答案).pdf VIP
- 社会心理指导师考试题库.doc VIP
- 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叉车司机)四级(中级工)理论题库.docx VIP
- 2025年年基础电信企业专业公司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考核要点与评分.pdf VIP
- 交通事故中二次撞击现象法律分析.doc VIP
- 2025高考语文64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docx VIP
- 2024-2025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一(上)期中数学试卷(含答案).pdf VIP
- 城投集团招投标管理办法(2020修订).docx VIP
- 代谢性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与防治策略.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