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 析2010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2010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部分取材于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设置了三个问题:(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一、试题分析 三个问题的设置比较灵活,但是难度并不大。第一问,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诗中“橘柚香”,空中飘散着橘子柚子的香气,可知是个清秋的时节。“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是柳永《雨霖铃》中的名句,这首词在学习过程是要求学生背诵的,但是这首词不是高考要求背诵的篇目,有的学生在默写的时候容易默写为“自古多情伤离别”。 第二问,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题目的出题角度比较小,问题明确,就是分析“醉别”、“江风引雨”这两句是如何表达了惜别深情。唐代的诗人都好酒,唐代众多诗歌中都出现了“酒”这个意象,既然第一问提到了柳永的《雨霖铃》,而这首词里就有酒,“都门帐饮无绪”、“今宵酒醒何处”等,学生如果能想到这些,就可以轻易回答出这一问,“醉别”体现了作者惜别知音,借酒浇愁。“江风引雨”,凄凄的秋风秋雨是离别时的环境描写,这正是烘托冷落清秋节这一离别时节,让人倍加感伤。 第三问,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这一问要求学生根据古人的评论来对这首诗歌进行鉴赏,但是很多学生未必明白这一命题的考点是什么。这个问题不是在问学生是否赞同前人的看法,这个问题的考点应该是考查学生是否理解这首诗歌的艺术手法,写作技巧。 通常绝句送别诗的写法,往往后两句应归结到祝愿、叮咛、惜别之情。最有代表性的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但王昌龄在这首诗中,打破这种写法,推开眼前的情与景,借助想象,以“忆”字勾勒,从对面生情,为行者虚拟了一个境界:诗人想到的是在于朋友分别后,朋友在遥远的潇湘之上,愁听猿猴清幽的啼声,就连梦中也无法排除。这种虚拟的情景的展示,更能表达朋友行旅中在孤寂环境中的愁苦,同时也就把自己对朋友的留恋一并倾吐出来。因此答案为由眼前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的更为深远。 二、备考准备 1.加强诗歌题材意识 不同题材的诗歌各有特点,既有自己独特的取材特点,什么能入诗,常用什么意象,也有固定的主题意识。 比如边塞诗,边塞诗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由于每个朝代不同时期的国力或盛或衰,导致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或高昂或低沉。如盛唐之时的边塞诗则普遍带有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烈无比,如王维的“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如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如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而中晚唐,国势开始衰微,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更多地体现为归家无望的哀痛,如“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在边塞征战的大题材下,边塞征战诗的思想内容异彩纷呈: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有报效祖国的激情;有抒写征人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反映对帝王开边的不满和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边塞诗常用意象: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戍楼、戈矛剑戟、斧钺、刀铩、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等。 在以后的诗歌部分学习中,一定要加强学生的诗歌题材意识,夯实学生诗歌基础知识。 2.紧扣意象,整体领悟 意象,“意”——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象”——物象、形象。意象就是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是“意”与“象”的统一。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感情的载体。可以说,任何诗歌中都缺少不了意象。为了能准确地领悟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学生必须掌握一定量的意象内涵。 《送魏二》这首诗歌中,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诗歌中运用了一些意象,秋风瑟瑟,寒雨连江,江风吹雨,雨入船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