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传统法文化的清官情结及其启示.doc
论传统法文化的清官情结及其启示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史中,人们对清官的信仰与崇拜一直没有随着朝代的更替而有所衰减。而在当代,我们极力构建法治社会的同时,我们需要正确理性地看待“清官情结”。清官代表的是人治,相对来说关注的更多的是实体正义;法治社会靠的是制度和法律,讲究程序正义。“清官情结”作为一种长期存在的普遍文化心理,对当今社会发展的扬弃与传承,一直受到国内众多法学学者的关注。关于“清官情结”,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主要有:
(一)清官情结的本质、渊源及背景研究
王申的《对“清官情结”理性把握》对清官情结作了这样的表述:“从文化的视角来看,传统‘清官情结’文化是一种价值探求型(或理想型)的政治文化,它把原属于国家治理结构中的问题寄托于某一‘清官’身上。这种‘清官情结’现象处于封闭状态的封建社会确有其存在的理由。” [1]笔者认为这种政治文化心理在当时相当长的封建社会里一直存在着,而且备受民众的推崇,确实与当时的环境以及文化背景有关。但是将其全盘添加到现代法治社会中,有不合理之处,应该转变传统的清官情结理念。
王园的《清官思想渊源及其现代化适应性分析》从清官思想的历史渊源和在现代应如何看待清官思想展开思考,认为清官思想并非不容于现代社会,应区分清官思想本身和清官政治、清官情结等概念。从产生的历史渊源来看,他从两方面分析:“①中国传统社会的人治特点是民众呼唤清官的原因。传统的以礼代法和人治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法外特权,给民众带来了灾难,而此时清官通常以封建礼法为依据反对法外施威,为平民伸张正义,所以自然成为了普通百姓所崇拜的对象;②宣扬和褒赞“清官”也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2]清官的出现缓和了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维护了封建国家的统治。
对“清官思想”的现代适应性分析,王园这样认为首先,中国的清官多是体现在个人道德和个人魅力层面上,实质上并不能反映制度本身的优劣。他指出要对“清官”本身和“清官情结”区分开来。清官本身不是产生人治的原因。清官仅是对官员道德标准的一种描述;其次,法治社会并不排斥道德自律,法治社会不可能剥离人的因素;再者,清官意识隐含着民众对政府进行舆论监督的渴望。该论文认为清官思想的产生与中国传统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传统的人治法律环境下,清官顺应民众和最高统治者的心理而出现。但是在现代法治社会中,要正确看待清官思想,摆脱盲目的清官崇拜。在现代社会中将对官员的素质的希冀发展成为一种民主参与、民主监督意识。
黄汀的《清官政治诉求的学理分析》作者总结出学界对清官政治诉求有两种观点“忠君”和“逆君”。“忠君”是“‘孝君—忠君—爱民’三位一体的结构,但其核心仍然是‘忠君’”这种模式要求“臣无论在政治意识、政治行为、政治价值方面,还是在是非善恶标准等方面,都把君主利益放在第一位”,“逆君说”认为“在君之上安置一个‘理’”,清官是‘理’之代表,为了民众与国家利益,清官理应挑战至高无上之君权”。[3]
作者将清官诉求的渊源等归纳为三个方面:①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是清官理念产生和存在的土壤。②高度集权的封建专制体制是清官理念产生的温床。③统治阶级的宣扬和教化,农民的呼吁和渴盼,是清官理念滋生繁茂的阳光雨露。文章表明“清官政治诉求”是有一定的精神价值的,社会不断在发展,但是中国古代关于官员修身思想的精华对现实社会仍具有启示价值。笔者也认为一味地盲目地排斥清官情结是没有必要的,正视清官理念与清官政治诉求,继承其精华。作为一段时期内存在的普遍政治文化心理,其具有一定的精神价值。
(二)清官的司法审判方式以及现代意义上的思考
徐忠明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视野中的清官司法》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角度出发,着重对清官司法作了探讨分析。从众多故事以及历史文献中看,清官“运用各种手法诸如‘察情、据证、用谲’等方法来侦破案件,取得定罪量刑必需的有关证据材料”文中也指出“清官听讼断狱,实际上也是能审则审,审不明白就装神弄鬼和求助于刑讯逼供”,[4]通过古代法律的规定我们了解到当时对于案件的判决,必须依据被告的口供以及众证来定罪量刑。涉及的获取口供的方法从五听延伸到刑讯逼供。因为存在以下原因:①中国古代没有“无罪推定”的法律思想和法律原则,②惯行“蓄成见而预定罪”的风气,③刑讯逼供不仅在中国古代始终合法,而且成为法律制度中的一项基本内容。所以导致刑讯逼供无法避免,清官也不例外。作者认为清官执法具有以下两重性:“一方面竭力捍卫法律的权威,‘按照(法律)规定的最高限度执行’;另一方面,又不排斥情理。”笔者也认为这是传统司法审判过程中存在的模式,体现出传统法律文化中“人治”的特点。这种现代意义上的“自由裁量”在极大程度上,肯定了清官个人的人为因素,但是这种为了情和理而以牺牲法律为代价,是与法治社会建设相冲突的,在现代意义上讲是值得思考的。
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行政部操作流程与表单.doc
- 行贿违法犯罪防治问题研究.pdf
- 表决方式的一次轮回发展与协调.doc
- 表决方式的一次轮回研究与分析.doc
- 表决方式表决方式的一次轮回的应用.doc
- 表决权信托:控制权优化配置机制.doc
- 表演者公开传播权之立法探析.pdf
- 表见代理的特别构成要件.doc
- 被告人、犯罪嫌疑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辨析.doc
- 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doc
- 高中校园周边文化活动对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的探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词块理论的情感教学策略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区块链在智能教育平台数据共享中的应用:激励机制设计与实践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校园文化建设特色主题活动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实践与反思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生家长必读课件.pptx
- 中学化学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人工智能辅助的化学实验安全教育与技能训练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强度铝型材建设项目申请报告.docx
- ESG披露透明度对投资者信心与企业生产率的影响.docx
- 2023年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雪华乡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附答案详解.docx
- ESG表现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与就业创造的关系.docx
最近下载
- 部编六年级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一等奖教学设计说课稿.docx VIP
- GB_T 39637-2020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土壤环境腐蚀性分类.pdf
- 聚硼硅氮烷合成、掺杂及SiBCN陶瓷应用研究.docx VIP
- 影像技术在麻醉科中的应用.pptx VIP
- 建筑工程图集 15J401:钢梯.pdf VIP
- 电信xx公司计算机系统应急预案演练方案_综合业务支撑系统(IBSS-CRM)_V02.docx VIP
- 尼康NIKON-AF-S 24-70mm f2,8D G维修操作手册.pdf
- 2024年中考物理专项复习:内能、内能的利用.pdf VIP
- 耳内镜微创外科技术PPT幻灯片.pptx VIP
- 肯尼亚市场行业分析.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