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客来何方,客何时来.doc
客来何方,客来何时
——北海历史人文纪事之《北海客家人》开篇
???? 北海的客家人超过50万,占全市人口的三分之一。万里迁徙,他们落脚蛮荒,开创了山地农耕文化。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客家人与当地人融合交汇,和谐相处,又逐步融入了海洋文化。就在这多元文化的熏陶下,形成了客家人坚韧顽强、开拓进取、尊老爱幼、崇文重教的独特精神内核和文化因子。????世界客属第24届恳亲大会将于明年10月或11月间在北海择日举办。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作为全球华人盛会之一,影响力越来越大,承办这次盛会关系到北海和广西的形象,为此,市委、市政府要求“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将这一华人盛会真正办成一届开放、团结、融合、发展的盛会。在距离举办世界客属第24届恳亲大会一年有余之际,本报副刊特设《北海客家》专栏,定期刊登研究北海客家的文章,充分展示客家风情,弘扬客家精神,以客家文化为平台,进一步扩大北海知名度,增加美誉度,促进民族间的融合,促进人民之间的团结,促进北海的开放和发展。敬请读者垂注,并请不吝赐稿。????“你从哪里来,你是哪里人。走过千年迁徙的坎坷,一生岁月沧桑的风尘。曾经一无所有,曾经苦辣辛酸。漂泊天涯为创业,四海为家求生存。山转水转心不转,我是客家人。????你往哪里去,乡音识亲人。一生为了古老的梦想,捧出炎黄子孙的真诚。大业继往开来,全凭双手苦拼。风吹浮云走万里,树高千丈不离根。天变地变情不变,我是客家人。”这是十年前,由香港金利来集团曾宪梓等客家乡贤资助,由广东梅州市政府、广东深圳大学、广东梅州市电视台联合为2000年11月第16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专门制作的六集电视系列片《客家人》的主题歌“我是客家人”。十年来,这首“我是客家人”广泛地在全世界客家人居住的地方传唱,引起了强烈的共鸣,产生了巨大感召力。十年后,第24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即将在北海举办,北海客家人成了一个热门的话题:北海客来何方,客来何时???????????翻开北海客家人的谱牒,里面记载有许多关于北海客家先民从中原故土经过千年迁徙,万里流离,来到北部湾畔的海角名区——南珠故郡创业的传奇故事。这其中有北海客家先民在参与北部湾的开发过程中的寄托与期望,但更多的是“山转水转心不转”血脉的传承与“天变地变情不变”精神的弘扬。这种血脉传承与精神弘扬高度地结合在一起,使漂泊异乡的客家人引以为豪的标志,就是那些“一生为了古老的梦想,捧出炎黄子孙的真诚。大业继往开来,全凭双手苦拼”的北海客家先贤。正是这些先贤的英雄业绩和高尚品格,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北海客家人薪火相传,建功立业,卓行于世。????虽然,在众多的北海客家先贤传奇中,免不了其中会有后人的想像与神化因素。但是,北海客家人崇拜英雄,传诵英雄,并不只是为了历史的荣耀,而是要追溯每一个姓氏,每一个世系的“根源”。这种“根”的意识,作为一种精神支柱所孕育的爱国爱乡,以天下为己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敢为人先的情怀与分布于中国内地十多个省份及香港、台湾和世界八十多个国家的约8000万客家人情同一理。这也是客家人根系中原,情怀天下,自强不息的力量所在。因此北海客家人的英雄崇拜在“寻根”的历史进程中产生着巨大的凝聚力和牵引力。成为北海客家人“寻根”的重要坐标。????作为客家民系的一支,北海客家的形成必然与客家南迁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相一致,这从北海客家现有的谱牒记事中可以为证。试以北海客家中主要姓氏谱牒所记为例:“陈氏族谱”中记:及至北宋末年金兵作乱,朝廷南迁,我留居江西之族系为避战乱又大举南迁。考我陈何九公之先辈,出自江州义门魁公之后,其七世孙六郎由闽入粤,传至念一郎公生何九。明朝中叶,何九公迁粤西,先到廉州小住数年,又从廉州西迁钦州……”“彭氏族谱”中记:彭氏之族,于明正德年间由福建迁居广东廉州、钦州、合浦,至万历年间(1573-1620年),彭益自廉州迁陆川文里。广西合浦县公馆镇陂塍村公所由十多条村子组成,百分之九十五为彭姓,人口上万。白沙镇宏德彭屋有三百多人,也是民国时期由陂塍迁来的……”“朱氏族谱”中记:合浦香山全体叔侄敬献的楹联为:宗室本江西,亿万斯年,谨记衙前香山同血脉;支源迁博邑,千百余载,莫忘大旗陀角共渊源。’上联说明合浦县(清属广东辖)香山朱姓氏族之源流,宗室本源来自江西。下联说明合浦香山朱姓支源是博白迁徙而去,大旗”,陀角”,清代博白县辖的堡(相当于现今的乡镇)名。大旗堡,辖地相当于现今的沙河镇;陀角堡,相当于现今的合江镇和东平镇两镇的辖区。这些地方的朱姓氏族渊源相同。”“石氏族谱”中记:福建同安石氏在广西已知各个分支……合浦献义公支三十七郎之四世孙(名讳失考)于元末明初乱世之际由惠州避走南雄珠玑巷,五世孙献义公则于明洪武年间又由南雄与周、莫姓二人义结金兰,沿北江而下至广州,再临海西行,直至今广西合浦县山口镇山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