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土族色彩观的民俗学探析——以土族服饰色彩为例.pdfVIP

土族色彩观的民俗学探析——以土族服饰色彩为例.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土族色彩观的民俗学探析——以土族服饰色彩为例.pdf

青海社会科学 2012年第4期 土族色彩观的民俗学探析 以土族服饰色彩为例 甘 泉 摘 要:中国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服饰中,土族服饰以色彩缤纷艳丽而独具特色。土族服饰重视 多 种色彩的运用,形成了崇尚“五色”、“尚白”和青色禁忌的色彩观。土族色彩观的形成源 自远古民间信仰 。 如 “五彩鸟”、白鹿 (白虎)图腾和 “蛙崇拜”,还受到独特的地域环境和汉藏蒙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可 以说,土族色彩观反映了其在吸收周边他族文化的同时仍然坚守着对母体文化的传承与保留。 关键词:土族 服饰 色彩观 民间信仰 中图分类号:K89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338(2012)04—0220—04 作者简介:甘泉,女。青海师范大学美术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美术理论和民族学。 与中国西北地区的其他少数民族相比,土族的服饰色彩较为缤纷艳丽。民族服饰作为外显的物 质文化,包含 了社会制度、风俗习惯、礼仪规范等行为文化的内涵,同时也涵盖 了情感、意识、道德、审 美等精神文化的因子,因此服饰文化往往反映了该民族的历史、宗教信仰、伦理规范、思维方式、价值 取向、审美趣味。土族服饰在形成过程中同样承载着民族情感、意识、道德、审美等精神文化的因子, 而土族服饰的色彩更具有独特的彰显力,正是土族特有的文化现象及价值观决定了土族的色彩观,于 是也就呈现出缤纷色彩的服饰样式。本文仅从土族服饰的形态、土族服饰展现的色彩及其观念等层 面探求土族色彩观形成的民俗学意义。 一 、 土族绚丽多彩的服饰文化 土族是我国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今青海省互助、民和、大通、同仁县部分地区以 及甘肃省卓尼、天祝、永登等县。历史上土族的先民曾以游牧作为主要的生计方式,后逐渐以定居农 业为主要生产类型。现今分布在西北地区的土族以农业为主,兼有少量的畜牧业。土族的语言属于 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分为互助、民和、同仁三大方言。关于土族族源学界有多种观点,但 目前带有倾 向性的观点是,土族是以古代吐谷浑人后裔为主,吸收了蒙古、藏等民族的成分,在长期发展中逐渐形 成…。青海地区的土族传承了古老的民族文化,这从其服饰文化中得以彰显。 历史上,土族长期处于藏、蒙两族的影响之下,逐渐形成兼容并蓄、特征鲜明的服饰样式,这从清 代 《皇清职贡图》关于土族服饰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其中,有关土族的画像共有四幅,此处辑录两段 题记如下:“汪与昆所管土民亦西蕃苗裔……男毡帽布衣,妇女盘发戴红布箍,垂绵覆额,中贯铜簪, 系以珊瑚、水珠,衣裙间亦多以玉石砗磲缀之……西宁县土地指挥部祁宪邦等所辖东沟等族番民…… 番民男戴 白羊皮帽,著长袍褐衣。妇女束红布为额箍,上嵌砗磲,后插银铜凤钗数只枝,杂插珠石。衣 220 裙俱用红、绿布,而裙与衣齐,裹足著履”_2J。从这两份题记中可以了解到土族服饰中毡帽、布衣、褐 衣、红额箍、红绿衣裙等,这些服饰样式现在仍保留于土族的传统服饰之中。 现在,土族妇女的传统服饰为头戴织锦翻边的毡帽,身穿斜襟包边的短衫或长袍,有单有棉。一 般长衫都绣有花边的小翻领,并用红、绿、黄、蓝、白等五种颜色的布或绸缎夹条拼制而成,缝于长衫的 肩胛部到袖 口上,俗称 “七彩袖”或者 “五彩袖”。长袍上多套穿黑色、蓝色或紫红色镶边的坎肩,腰系 绣花大包腰带,腰带两头有鲜艳的刺绣或盘绣花纹图案,裤子膝下套有一节蓝色或红色的套筒,土语 称之为 “贴弯”,足蹬绣花鞋。未婚姑娘穿花袖短衫,头戴有彩色花边 的帕子,扎彩色腰带,裤子膝下 部分套有红色的 “贴弯”。过去 “贴弯”的颜色是区分妇女婚否的主要标志,但如今青海同仁地区的已 婚妇女也可用与少女同一颜色的红色 “贴弯”,老年妇女已不再贴弯。土族青年男子的传统服饰一般 头戴红缨帽和 “鹰嘴啄食”毡帽,红缨帽系一种织锦镶边 的圆筒形毡帽,“鹰嘴啄食”毡帽其样式为帽 子的后檐向上翻,前檐向前展开。身穿小领斜襟的长衫,袖 口镶有黑边,胸前镶有一块四寸方块的彩 色刺绣图案。还有穿绣花领高约三寸的白色短褂,天冷时在领子上衬以羊羔皮,外套黑色或紫红色坎 肩。腰系花头腰带,为一块十二尺长的窄幅蓝或黑布,其两端缝上五寸长、绣有花卉图案的接头。穿 蓝或黑大裆裤 ,腰系两头绣花的白色长裤带和花围肚,小腿扎 “黑虎下山”的绑腿带,扎腿时把黑色的 一

文档评论(0)

51587469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