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云尘子《论语》说解.docVIP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泰伯第八 原文: 8.1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1)。三以天下让(2),民无得而称焉(3)。” 注释: (1)泰伯:《史记·周本纪》载,周族的古公生三子,依次是泰伯、虞仲、季历,古公知季历之子姬昌能使天下平定,泰伯得知此事,就自己离开了周地。其:大概。至德:品德最高的人。已矣:语气词。(2)三:三次,《论衡·四讳篇》说,泰伯曾三次推让。以:因为。(3)无得而称:看不到他的品德而不会称道。 译文: 孔子说:“泰伯大概可以说是最高品德的体现了吧。三次因为天下的利益而把王位推让给贤德之人,而且民众不见他的品德所以不会称道他。” 朱注: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泰伯,周大王之长子。至德,谓德之至极,无以复加者也。三让,谓固逊也。无得而称,其逊隐微,无迹可见也。盖大王三子:长泰伯,次仲雍,次季历。大王之时,商道寖衰,而周日强大。季历又生子昌,有圣德。大王因有翦商之志,而泰伯不从,大王遂欲传位季历以及昌。泰伯知之,即与仲雍逃之荆蛮。于是大王乃立季历,传国至昌,而三分天下有其二,是为文王。文王崩,子发立,遂克商而有天下,是为武王。夫以泰伯之德,当商周之际,固足以朝诸侯有天下矣,乃弃不取而又泯其迹焉,则其德之至极为何如哉!盖其心即夷齐扣马之心,而事之难处有甚焉者,宜夫子之叹息而赞美之也。泰伯不从,事见春秋传。) 说解: 本章的说法很多,其中关於泰伯让天下的说法就有几种,我们不去对此加以考证,因为作者所重视的不是史实,而是其中的道理。孔子既称泰伯为最高品德的体现者,那么,也就是把他看作是理想人格的化身,具体表现在: 首先,他们以天下为重,而不以个人得失为重,不为名利,而为天下利益以权位相推让。孔子非一味强调退让,而重在为了天下的和平稳定。在这里,天下不是个人的天下,王位不是个人谋求私利的权柄,贤德的人能够处在王位之上,天下百姓才能得以安居乐业。 其次,孔子反对有意显示自己清高之名而退让。最高的品德是不留痕迹的,是符合大道的。为了表现自己的清高而退让,已经有了名利之心,而且也可能是不负责任的体现;有意显示清高,会使别人感到惭愧,那是不够敦厚的表现。能有自知之明,能够为了天下而退让,只是本性的显现,是自然而然的做法,因此,不必得到人们的赞誉而自然符合大道。这才是孔子所提倡的退让。 原文: 8.2子曰:“恭而无礼则劳(1);慎而无礼则葸(2);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3)。君子笃於亲(4),则民兴於仁(5)。故旧不遗(6),则民不偷(7)。” 注释: (1)礼:本章的“礼”都是“用礼义来节制”的意思。劳:劳苦。(2)葸(xi3):胆小害怕。(3)绞:急切、刺伤人。(4)笃(du3):诚挚、深厚。亲:指有血缘关系的亲人。(5)兴(xing1):引发。(6)故旧:指老臣旧友。遗(yi2):抛弃。(7)偷:感情淡薄。 译文: 孔子说:“只求恭敬却没有礼义节制,就会感觉太劳累;一味地谨慎小心却没有礼义节制,就会成为胆小怕事;只知勇猛却没有礼义节制,就会造成混乱;过分讲究直率却没有礼义节制,就会急切伤人。君子对亲人有诚厚之情,那么,民众就能因此引发仁爱之心。君子不遗弃老臣旧友,那么民众就不至於因此而感情冷漠。” 朱注: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葸,丝里反。绞,古卯反。葸,畏惧貌。绞,急切也。无礼则无节文,故有四者之弊。)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君子,谓在上之人也。兴,起也。偷,薄也。张子曰“人道知所先后,则恭不劳、慎不葸、勇不乱、直不绞,民化而德厚矣。”吴氏曰:“君子以下,当自为一章,乃曾子之言也。”愚按:此一节与上文不相蒙,而与首篇慎终追远之意相类,吴说近是。) 说解: 本章从“君子”之后,有人认为非孔子所说,我们以为只要可取则不论是谁所说,因此不辩。 礼是用来节制事物而达到中庸的方式。只求恭敬而不合礼,是用心太过,看起来好象非常恭敬别人,却会因此而偏于阿谀奉承;一味地谨慎小心而不合礼,必然拘谨,因此可能会失去刚正的勇气;过分追求勇猛会混乱,过分直率会伤人,因此,都必须用礼来加以节制。 礼的根本原则在于依据仁道、合情合理。恭敬、谨慎、勇猛和直率都是偏重感情的,如果有了仁道做前提而且能合情合理,也就不能算偏颇了。一个人对亲人有情有仁,一个执政者对下属有情有仁,根据礼义来加以节制,天下也就祥和快乐了,百姓也就安居乐业了。 原文: 8.3曾子有疾(1),召门弟子曰:“启予足(2)!启予手!《诗》云(3):‘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4)。’而今而后,吾知免夫(5)!小子(6)!” 注释: (1)曾子:姓曾,名参(shen1),字子舆,孔子弟子,曾点的儿子。有疾:病重。(2)启予足:掀开被子露出我的脚来(让我看看)。(3)诗:指“六经”之

文档评论(0)

feiyang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