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诗歌表达技巧指的就是在进行 诗歌创作活动时运用的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要注意三大方面: 一、是表达方式; 二、是表现手法; 三、是修辞方法。 诗歌鉴赏 表 达 技 巧 05 06 修辞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 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 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 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映衬烘托、象征 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对比 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比兴(间接抒情) 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铺垫、 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 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一)修辞 。 在众多的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有以下几种: 1.比喻 : 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 意象的情态特征。 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 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 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江上看山(宋·苏轼) 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析】此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行船为参照物,把群 山那一静态的景物给形化动化,写得形象生动。“飞鸟”喻 “孤帆”,写出了舟行之快。 ?????????????????????????????????????????????? 2.隐语(谐音)、双关: 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 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竹枝词(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析】“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 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从前两句诗意看,大 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 她的青年男子在对她唱歌言情,但传情的含蓄,给女方获 得的印象是“道是无情却有情”。 (二)表现手法 。 ⒈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 :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 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 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 蓬浮萍、鸿雁闲鹤、大漠古道、长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诗人借 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 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 (1)侧面烘托,以景衬景(情): 诗人在写景时,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 有关的侧面景物入手,以对侧面景物的描写来达到反 映主题的效果,即是侧面烘托。 石头城(唐·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析】本诗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 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 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乌衣巷(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析】本诗与《石头城》有异曲同工之妙。本诗通过乌衣巷周围 景物——杂草丛生,野花点点,夕阳斜照,旧时燕飞入普通百姓 家——写出了乌衣巷已不是昔日的乌衣巷了,今日的乌衣巷一片 荒凉,昔时豪门世族已不复存在。 (2)以景衬情: 诗人在描摹细微婉曲、隐秘难言的情感或浓情 密意时,往往通过景物来渲染衬托。 [双调]清江引·秋怀(元·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 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析】本诗前两句,作者道出自己的乡思情。然而这种乡思情有 多深有多浓?作者没有直接外露,却是以 “西风” “红叶”“黄 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 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 那么作者为什么把这幅秋景着 上浓丽的色彩呢?一想便知:衬自己浓浓的乡思情! (3)以景塑造意境,渲染氛围,抒发情感: 古今诗歌中,先写景后叙事抒情或全篇写景的 诗作很多,诗人往往借助景物把气氛渲染得浓浓的, 为下文抒情作铺垫或融情入景中。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