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衬托:为了使对某一事物的描写或说明更清楚、更鲜明,用另外的和它相似或相反的事物从傍陪衬烘托的表现手法 正 衬:用相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例:“桃花潭水深千石,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 反 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坏的”衬托“好的”。例:“他的年纪小,器量可大”。以年纪小衬托志向大。 对比:把两种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这种手法可以突出好坏、善恶、美丑的对立,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 例:“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对比与衬托的不同(1)对比的两个事物间的关系是并列的,不分主次;衬托可以明显地分出衬托事物和被衬托事物来,有主次、偏正之分。(2)对比常用于论述,衬常用于描写。 一、导入: 春天: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 夏天: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徐志摩《再别康桥》 秋天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壮丽)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悲凉)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杨柳岸晓风残月” (凄苦)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江秋水澹寒烟,水影明如练,眼底离愁数行雁 秋风萧瑟,残荷听雨 思考:作者从哪个方面写故都的秋? 请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概括。 ——秋有声 霜叶黄花,秋草碧水 ——秋有色 天高云淡,北雁南飞 ——秋有形 沈金花 知人论世——作者简介 郁达夫(1896─1945)现代作家。浙江省富阳人。1913年留学日本,曾广泛涉猎外国文学,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1922年回国,从事文学创作活动,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了“创造社”,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日战争爆发后,赴武汉投入抗日救亡活动,后流亡到苏门答腊,坚持抗日斗争。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她是一个弱女子》、《薄奠》、《出奔》、《茫茫夜》等。 知人论世——时代背景 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1936年离杭州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近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孤寂的生活。他提倡静的文学,写的多是“静如止水似的遁世文学”。 当时处境:孤独 屈辱 忧郁 课题释义 “故都”表明描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秋”字确定了描写的内容,题目明确而又深沉。 第一部分:总起 ①对北国之秋的感受:“清、静、悲凉”和向往:“饱尝”秋味 ②江南之秋:看不饱、尝不透、玩不足 第二部分:分写 记叙:①清晨院中所见的景象 ②槐树的落蕊 ③秋蝉的残声 ④秋雨话秋凉 ⑤秋树的奇景 议论: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地能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瑟的感触。 第三部分:总括 ①南国之秋的色味比不上北国之秋 ②直抒作者对故都之秋的眷念之情。 ——抒发了赞美眷念故都自然风物的真情,流露出深远的忧思和孤独感。 多次写到南国之秋的原因 写南国之秋是为了南北对比,以南衬北,突出故都的秋感人至深,令人向往眷念。 文中写了“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息列索落的雨声”,“缓慢悠闲的人声”,同样给人以幽静的感觉,这是什么原因? 这是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以静衬动,以有声衬无声。形成了一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上述声音是细小的,能听到这些细小的声音,就能给人幽静的感觉,说明这个地方寂静无声。 三、自读课文,讨论解决下列问题: 1、标题表明,作者所写的是北国故都的秋景,为何又写到了南国之秋?这是什么表现手法?作用? 2、“北国之秋”与“南国之秋”各有哪三个特点?文中用哪五幅画面来体现“北国之秋”的三个特点? 北国之秋:清、静、悲凉 南国之秋:慢、润、淡 (1)对比联想 北国之秋才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 (2)五幅图画 ,如何体现“清”“静”“悲凉”? 秋花 秋蕊 秋蝉 秋雨 秋枣 静对 轻扫 哀听 闲话 喜看 记叙、描写: 议论: 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牵牛花 槐蕊 秋蝉 秋雨 秋枣 客观的景 主观的情 清闲 落寞 孤独 悲凉 板书设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大象版科学(2017)五年级上册全册同步课时练习题及答案.docx VIP
- 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报告-上海博物馆.PDF VIP
- 工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docx VIP
- 2024-2025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六年级全一册义务教育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主题班会课件高中,我来了!.ppt VIP
- 岩质边坡护坡技术.pdf VIP
- 小学体育一年级上册 《直体滚动与游戏》.docx VIP
- 中小学网络安全知识宣传科普主题班会PPT课件.pptx VIP
- 第三章 烃的衍生物 整理与提升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docx VIP
- 2024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游戏分享》单元分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