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大叙事与报告文学的边缘的边缘.docVIP

宏大叙事与报告文学的边缘的边缘.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宏大叙事与报告文学的边缘的边缘.doc

宏大叙事与报告文学的边缘的边缘 /程桂婷 【专题名称】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专 题 号】J3 【复印期号】2010年09期 【原文出处】《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福州)2010年1期第101~105页 【英文标题】The Margin of Margin of Grand Narrative and Reportage Literature 【作者简介】范培松(1943-),男,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 苏州 215021; ????程桂婷(1977-),女,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江苏 南京 210093 宏大叙事产生了报告文学的复兴和繁荣的错觉。这缘于报告文学作家怀有的“史诗”情结,力图以史家博大深远的眼光对某一重大题材进行全景式的、纵深式的把握,以及对轰动效应的追求,这也导致报告文学作家“自我”的失落。而他们与杂志主编的合谋,各种奖项对长篇报告文学的推崇与厚爱也与此不无干系。虽然报告文学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但报告文学的复兴在明天,这是不容否认的。 【关 键 词】宏大叙事/自我/边缘化EE354UU8350625 ????中图分类号:I20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02(2010)01-0101-04 ????一、一种错觉与宏观叙事 ????这或许是错觉?在上世纪90年代后日渐萎靡的报告文学,在新世纪以来似有卷土重来的复兴之势。王宏甲的《中国新教育风暴》、党益民的《用胸膛行走西藏》、刘继明的《梦之坝》、朱晓军的《天使在作战》、杨黎光的《惊天铁案》、黄传会的《我的课桌在哪里》,以及在北京奥运会之后涌现出的一大批报告文学作品,使得一度枯草凋零的报告文学的园地里又喜现了大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新局面。难道说,报告文学在经历了一场世纪末的甜蜜蜕变之后,在新的世纪再生了激情勃发的活力和勇气?这会是真的吗?如果这是真的,为什么今日的报告文学依然蛰伏在被人遗忘的角落?为什么在文学被完全边缘化的今天,报告文学更是被挤在于边缘的边缘动弹不得、呼吸困难,甚至被人宣称“恐龙已死”? ????是的,当下报告文学的复兴和繁荣的确是一种错觉。这种错觉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报告文学”这一文体名称的滥用。冯牧曾说:“有些论者常把报告文学这个概念,同文学史上古已有之的纪实文学和传记文学的功能文学体裁等同起来。我却始终认为,在人类的文学史上,报告文学是一种新兴的、年轻的、同在先进思想指导下的人民解放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一种文学样式,也可以说,报告文学,是同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新闻报道事业同时兴起又逐渐走向独立发展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①日本文艺评论家川口浩曾经很明确地说过:“报告文学乃至通信文学的名称,是Reportage的译语。这,是从外国语Report而新造的术语,大概,在外国字典上还没有这个生字。这种文学形式,当然不是从前就有。这,始终是近代的工业社会的产物。”②报告文学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并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文体,它得益于印刷业的发达、报刊业的兴起,出身于新闻,但比新闻走得更远,它要在新闻停止的地方前进,要在新闻沉默的时候发言,它的威力就在于它的深刻的批判性。新闻性和批判性是报告文学的立身之本。然而,现在很多报告文学作家、评论家俨然漠视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将“报告文学”装扮成一顶华丽高耸的帽子,竞相争戴。不仅是纪实文学、传记文学扯起了报告文学的虎皮大旗,就连回忆录、口述史也冠以报告文学之名登堂入室。在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主编的《2008中国报告文学年选》③编选的21篇“报告文学”中,如满妹的《思念依然无尽——回忆父亲胡耀邦》等多篇作品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报告文学。就是在历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获奖篇目中,也有很多实质上不是报告文学而是纪实文学的作品,如《恸问苍冥》、《温故戊戌年》、《东方大审判》、《远东朝鲜战争》、《长征》等。大量涌入报告文学的异质成分,一面给萎靡不振的报告文学造就了虚假的繁荣态势,一面稀释了报告文学应有的批判的浓度,既模糊了报告文学的文体边界,也损害了报告文学的文体品格。事实上,如今的“报告文学”已成了无所不包的非虚构性文学的杂耍场。从这个意义上说,异质入侵的虚假繁荣比锢守本质的寂寥,更为可怕。 ????是的,当下报告文学的复兴和繁荣的确是一种错觉。这种错觉的产生,还与当下报告文学的长篇多产有关,与报告文学的宏大叙事有关。宏大叙事的特点是高腔高调,以势夺人;多感叹号,多豪语宏论;宣传味浓,甚至有广告味。报告文学在其诞生之初,曾因它的及时、短小、灵活、尖锐,并极具战斗性,被誉为是文学的“轻骑兵”。但在这到处是虚高泡沫的消费时代,报告文学也如同用激素培植的蔬菜瓜果,迅速地“茁壮成长”起来,昔日的“轻骑兵”如今已俨然一副坦克、

文档评论(0)

cns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