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世界史复习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思路41 .ppt

【精品】世界史复习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思路41 .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世界史复习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思路41 .ppt

世界史复习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平湖市当湖高级中学 卢晓华 2010-4-16 嘉兴 xiaohua7761@163.com 一、问题与主义之争—— 世界史怎么复习? 《历史课程标准》关于世界史教学论述的摘要与分析: 关注全人类的历史命运;树立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了解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辩证地认识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从历史的角度看,亚洲不是一个亚洲的观念,而是一个欧洲的观念。 ——汪晖:《亚洲想像的谱系:亚洲、帝国与民族-国家》 关注新课程世界史增添的一些概念: 习惯法 私法 自然法 自然神论 APEC方式 多边贸易 社会市场经济 道德哲学 因信称义等等 世界史复习头绪混乱 世界史复习缺乏新思路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新视角 新思考 (2010嘉兴文综一模)材料三:1943年1月11日,中国驻美大使魏道明与美国国务卿赫尔分别代表两国政府在华盛顿签署了《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 问:20世纪40年代中期中国外交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8分) 让世界史复习推陈出新 整合中西历史 关注时事热点 了解学术动态 鼓励学生提问 中国古代科学与西方近代科学的差异。 50—70年代国际形势对毛泽东“左”倾错误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18世纪中欧贸易对中国和欧洲分别产生什么影响? 若日本早发现大庆油田,还需要偷袭珍珠港吗? …… 关注时事不只是出于高考复习的需要,而应该落实在高一至高三历史教学的全过程。历史教师经常收集和整理与教材知识有关的时事信息并在教学中自觉渗透,这样的历史课才会年年更新,永远充满时代气息,你的学生才会逐渐形成历史的洞察力。 《共产党宣言》的研究 关于《宣言》广泛传播的原因    李军林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进行了解读,指出早期马克思主义能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有着某些契合点。如传统大同理想、民本思想、经世致用思想和敢于斗争的传统等,这些都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些民主性精华,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发展提供了适宜的文化土壤。 聂锦芳从《宣言》 “文本学”的角度论述了 其广泛传播的原因:《宣言》在马克思主义的 文本序列中篇幅短小,语言通俗,又是具体的 政治组织纲领,故更容易被普通民众特别是劳动者所接受;同时当马克思主义发展谱系中政治家成为主角的时候,他们的评价更形成了单纯的学者和理论家难以起到的影响力;最后,当大规模的出版、宣传成为一种“国家行为”的时候,在普通民众的印象和理解中,《宣言》的思想就同马克思主义划上等号了。 关于《宣言》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    罗燕明指出,《宣言》的思想与中国实际发生过三次 结合。第一次结合发生在建党前后,表现为《宣言》的价值观与救亡图存运动的结合。第二次结合发生在建党以后的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表现为《宣言》的阶级斗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毛泽东运用“阶级斗争”观点分析中国革命状况,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第三次结合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表现为生产力观点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结合。这次结合使经济建设取代阶级斗争成为我们一切工作的中心,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 学术争鸣不仅能开阔视野,培养探究精神,而且能树立不盲从权威的个性特质,符合新课程理念,此类题目的设置应该成为新课程高考的发展方向。 国际关系史掌握薄弱(专题复习实例) 材料一 1890年7月英德关于殖民地的协定:德国放弃它在东非的要求…… 承认英国把卫桑给巴尔……英国把海利哥兰岛让给德意志……德意志应对大英帝国在非洲的反法政策……在亚洲的反俄政策给予帮助。 材料二 一、不在中国长城以北为自己或英国臣民或其他人谋求任何铁路让与权。二、不在长江流域为自己或俄国臣民或其他人谋求任何铁路让与权。 ——1899年《英俄条约换文》 材料三 英国外交部发言人麦克唐纳说:“德国要求法国把(非洲)广大地区让出,而由德国控制这一地区,这将使英国的北非与南非分离开来。德国当政人士必须明白,任何一个英国政府也不会容许在分配非洲政权上有这样大的变更。” ——1911年7月24日《泰晤士报》 请回答: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三,英国对德国

文档评论(0)

ucu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