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杨伦同志先进事迹.doc
杨伦同志先进事迹
杨伦,男,汉族,辽宁锦州人,2003年12月入伍,中共党员,武警上士警衔,现任双鸭山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中队执勤中队长助理。入伍以来,杨伦同志始终战斗在灭火救援一线,不畏艰险、奋勇冲锋,圆满完成了各项灭火救援任务。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2012年被共青团黑龙江省委评为“黑龙江省新长征突击手”,多次获得各项荣誉,2013年6月,被评为“最美消防员”。
一、苦练本领,精通业务,夯实灭火救援战斗基础
入伍之初,杨伦虽然有一米八的个头,身体却非常单薄,许多人都担心他无法承受得了高强度的训练,但他却用自己坚强的毅力打消了领导和战友们的顾虑。只要一上训练场,杨伦就像一只小老虎一样勇往直前,为了掌握一个动作要领,他总是反复练习,从不叫苦叫累。为了打牢业务基础,体能训练时杨伦总是最先开始、最后结束,俯卧撑、仰卧起坐成百地做,负重下蹲成百地压,负重长跑从不马虎。大家练时,他抢着练,别人休息时,他接着练。全身一次次的酸痛,换来的是体质一天天的增强。有了良好的体质保障,他对业务训练更加投入。每次训练身上总是青一块紫一块的,手上的老茧皮换了一层又一层,他从没叫苦喊累。勤练、苦练加巧练,杨伦的业务成绩很快就在同批战士中脱颖而出,一年以后,他从一个头重脚轻底子薄的新兵,成长为一名精通业务的合格消防战士,并被破格提拔为班长。在打造消防铁军活动开始后,杨伦又主动申请加入铁军攻坚组,并立下军令状,一定在铁军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在近3个月的高强度训练中,他刻苦训练、挑战极限,不断提升自身的体能素质和业务技能,实现个人能力的飞跃,强化了顽强的铁军精神、掌握了全新的训练方法。近年来,随着职能使命的拓展,部队装备大量高精尖的特勤器材,为了能够熟练操作和使用器材,杨伦对每一件器材都认真研究、练习使用。特别是有些进口的装备,连说明书都是外文,杨伦就查词典、请外语老师翻译,自己再按照说明书摸索着使用,现在,部队装备的8大类60多种数以千计的侦察、救援、破拆、照明器材他都能够熟练操作,最大限度地发挥人与装备的合力。
二、冲锋在前,敢打必胜,在危难中解救群众生命
当兵就要打仗,而且还要打胜仗,这是杨伦心中始终坚持不变的信念。入伍以来,杨伦先后参与灭火救援战斗1000多次,特别是他所在的特勤中队,承担着全市的急难险重任务,而他作为执勤中队长助理,更是每一次战斗都冲锋在前。2010年5月21日,双鸭山市建龙集团硫化车间发生火灾,正在生病的杨伦刚从医院输液归队,听到出警命令后,顾不得生病的身体,迅速穿上战斗服登上车赶往现场。火灾现场一片狼藉,火光冲天,硫酸等化学物品在大火的烘烤下随时可能发生爆炸,情势万分危急。杨伦毅然请缨,冒险深入一线作战,面对肆虐的火魔,他毫无惧色,忍着高温与大火搏斗了近1小时并最终扑灭大火。2012年10月15日7时52分,双鸭山市集贤县自来水公司第二净水厂办公楼发生坍塌,有8名人员被埋压。坍塌事故现场,楼板和瓦砾全部坠落于长13米、宽8米范围内,形成了高约2.7米的建筑废墟。东侧残存的山墙随时可能发生倒塌,西侧办公楼墙体也已变形,悬挂着残存的楼板,随时都有坠落并引发西侧办公楼垮塌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杨伦又冲在了最前面,按照指挥部的命令开展救援工作。由于不能动用大型机械,他只能用双手不停地挖掘、搬运,手套很快就磨穿了,手指磨破了,鲜血染红了砖石,但救援工作一刻也没有停止。12时30分,杨伦在探测位置发现了1名被困人员,迅速用凿岩机打开了一个高约40公分、宽约60公分的洞。随后,他戴着抢险救援头盔,倒立着身体一点点地往里挪。行至1米处,木方和钢筋挡住去路。杨伦冒着被砸伤的危险解下头盔,试图向前推进,可是宽度仍然不够,肩膀还是没办法过去,狭小的空间弥漫着木屑、灰尘,杨伦的眼睛早就迷了,眼皮被眼睛里的异物磨肿充血,耳朵里也塞进了小碎石和木屑,但他对这些都全然不顾,他一边不停用手挖掘砖石,一边和被困者聊天缓解其紧张情绪,并最终在13时28分将生还者顺利拉出废墟,这场战斗中,杨伦和战友们先后挖掘出6名遇难者遗体,抢救出2名生还者,最后一名生还者被救出时,距离事故发生已经10几个小时了。
三、不畏生死,临危不惧,展现消防官兵道义担当
入伍以来,杨伦参加了2005年哈同公路特大交通事故救援、2006年五环体育馆火灾、2007年建设路工地塔吊倒塌救援、2010年卧虹桥车辆事故救援、增援大兴安岭森林大火、增援伊春乌马河鞭炮厂爆炸事故等大型灭火救援战斗,先后从水中、高空、高速公路、井下救出遇险群众30余人。特别是在2010年3月29日岭东区旱井救援中,杨伦先后三下深井、与死神较量,最终将被困群众救出。事故当天,青山社区暂住居民张振清不慎坠入旱井,该旱井深约30米,上半部为方形,直径1.5米;下半部为圆形,最窄处直径仅为0.6—0.8米,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