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doc

附件、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附件、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doc

附件4、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各研究方向主要人员情况介绍 (1)尾矿处理与综合利用研究方向 彭同江:男,生于1958年4月,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1992年留学加拿大劳伦丁大学。现任西南科技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曾获“绵阳市新长征突击手”、“绵阳市科技拔尖人才”、“绵阳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学术兼职:中国建材工业科技委员会非金属矿专家组专家;中国硅酸盐学会非金属矿分会理事、矿物材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矿物加工利用技术委员会理事;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矿物岩石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会委员等。 研究方向:尾矿综合利用、矿物材料和纳米材料 主要成果:先后主持国家支撑计划、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国家建材行业基金、国际合作(CIDA)及省部基金项目20余项。先后获省部级一等奖1项、三等奖5项。主编参编高校试用教材《非金属矿产物相及性能测试与研究》、《材料学概论》、《应用矿物学》3部,出版专著《超镁铁质岩建造中的镁质非金属矿物及成矿系列研究》、《纤维水镁石(FB)应用矿物学研究》2部。申请发明专利12项,在国内外知名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30余篇。 (2)工业废渣处理与资源化研究方向 董发勤:男,生于1963年11月,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1994年加拿大劳伦丁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1997年被批准为部级有重要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8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被评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2年荣获绵阳市“十大杰出青年”、四川高校科研管理先进个人、教育部第四届优秀青年教师奖、教育部“优秀科技管理先进个人”、四川省“优秀科技工作者”。2005年被评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劳动模范。 学术兼职:中国第一、二届全国工艺矿物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矿物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全国非金属矿物材料深加工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第三、六届理事会理事;四川省青科联理事会理事;四川省纳米技术协会副理事长;《中国非矿手册》编委会副主任,《矿物学报》、《功能材料》、《矿物地球化学通报》等学报编委。 研究方向:生态环境材料、矿物材料、矿物环境工程 主要成果:主持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哈及中加国际合作项目等科研项目10余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0余项,部级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省级优秀图书二等奖1项。在《ACTA GEOLOGICA SINICA》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50余篇被三大检索收录,授权发明专利6项。有《纤维水镁石(FB)应用矿物学研究》、《生态功能基元材料与复合建材集成技术开发》等专著4部及《环境矿物学与环境医学研究》等专辑2部,主持修编《非金属矿工业手册》,参编和主持重编《应用矿物学》统编教材1本。已经培养了博士、硕士研究生20余名。在非金属矿物材料及应用、工业矿物(渣)生物活性与环境毒性研究方面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卢忠远:男,生于1961年3月,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 学术兼职: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水泥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原料与废渣利用专业委员会主任。 研究方向:固体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和功能建筑材料 主要成果:先后主持、参加了国家级、省部级等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有13项科研成果通过了省级鉴定,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其中2项获得省级发明专利金奖,1项获得全国发明专利银奖。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论文10余篇。目前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代表性成果有:(1)主持完成的“高性能矿渣粉生产工艺及应用”,2006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主持完成的“应用多种工业废渣生产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研究”,2001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主持完成的“多元工业副产物复合配料煅烧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研究”,1998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主持完成的“应用新型矿化剂煅烧水泥研究”,1996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已经培养了博士、硕士研究生10余名。 (3)电子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研究方向 陈海焱: 男,生于1964年11月,四川大学化工过程机械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工学博士,教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研究方向: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除尘技术净化、超细粉碎分级技术

文档评论(0)

snj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