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文学5复习提纲 .doc
元曲,元代的文学代表。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元代,我国戏剧艺术走向成熟,戏剧包括杂剧和南戏,其剧本创作的成就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水平。
元杂剧的发展概况和形式特点
(一)北方戏剧圈以大都为中心,包括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杰出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剧作较多以水浒故事、公案故事、历史传说为题材,艺术风格绚丽多彩,常给人以激昂、明快的感受。
(二)南方戏剧圈以杭州为中心。既流行南戏,又演出北方传来的杂剧。
★杂剧的特点
1.由“四折一楔子”构成;
2.一折里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
3.楔子的篇幅叫段,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剧情,起“序幕”的作用。
4.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如以正旦为主的戏里,只由正旦一人独唱到底,其它角色都不唱,只用旁白。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
元杂剧的体制特点:
(一)一般由四折组成一个剧本,有的再加一个 楔子 ;每折相当于今天的一幕。
(二)演剧角色可分末、旦、净三类。末分正末、副末、外末、小末等;旦分正旦、副旦、贴旦、搽旦、小旦等。
(三)在音乐上,一折只采用一个宫调下的一套曲词演唱,不相重复,而且一韵到底。
(四)全剧只能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主唱。正末主唱的称 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
诸宫调:说唱文学,相对于限用一个宫调的说唱形式而言。唱的部分用多种宫调串接而成,期间插入一定的说白,与唱词配合,叙述有人物、情节的长篇故事。每种宫调由若干曲牌联成短套,套曲由一二首至十多首不等。
元杂剧的剧本构成
唱:按一定的宫调和曲牌写成的,是剧本的主要成分,剧作家要精通音乐和声腔;
白:唱词中穿插的说白。有自白、带白、背白等;
科:各种动作的舞台说明词。
★关汉卿,“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由于关汉卿面向下层,流连市井,受到了生生不息、杂然并陈的民间文化的滋养,因而写杂剧、撰散曲能够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地运用民间俗众的白话、三教九流的行话,而作品展中那些弱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也流露着下层社会的生活气息与思想情态。他的戏剧创作和艺术风貌呈现出鲜明而驳杂的特色。一方面,他对民生疾苦十分关切、对大众文化十分热爱;另一方面,在建立社会秩序的问题上他人同儒家仁政学说,甚至还流露出对仕进生活的向往。总体风格既不全俗又不全雅,而是俗不脱雅,雅不离俗。创作态度既贴近下层社会,敢于为人们大声疾呼,却又不失厚人伦、正风俗的儒学旨趣。他是一位勇于以杂剧创作来干预生活积极入世的作家,又是一位倜傥不羁的浪子,还往往流露出在现实中碰壁之后解脱自嘲、狂逸自雄的心态。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一)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
元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弱者的胜利
(二)善于塑造各种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通过强烈的戏剧冲突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运用行动描写、心理刻画和角色语言创造等方法
(三)善于组织、设置紧张尖锐而又富于变化、引人入胜的戏剧冲突。
(四)戏剧语言本色当行。按照生活的原貌及人物性格的独特性安排戏剧语言,通俗自然。
关汉卿杂剧的思想内容
根据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为公案剧、爱情剧和历史剧三类:
(一)以《窦娥冤》、《鲁斋郎》和《蝴蝶梦》为代表的公案剧,多侧面地反映了元代最基本的社会矛盾。
(二)以《望江亭》、《救风尘》为代表的爱情剧,歌颂了青年男女对自由恋爱和幸福婚姻的追求,揭露了封建礼法制度的虚伪与残忍。
(三)以《单刀会》为代表的历史剧,虽然表现的是历史生活,刻画的是历史人物,但却跳动着时代的脉搏。
★《窦娥冤》的悲剧过程:1.借高利贷2.被卖作童养媳3.贞操观4.昏官5.父亲回来平反。
三誓言:血飞白练、六月降雪、亢旱三年。
[正宫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来也这般顺水推。地也,你不分好歹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一是女主人公窦娥的弱小、善良、贤惠、孝顺、勤劳、贞节、毫无过失等等,作者这样写,一是强调她的无辜;二是要增加悲剧的力量。
二是各种社会因素,造成窦娥一重又一重的不幸,最后把他送上了断头台!这一结果彻底动摇了普通老百姓所信奉的善恶各有所报的法则,是受压迫者对黑暗世界究竟有无“王法”与“公道”的根本怀疑与否定。
《窦娥冤》第三折:全剧的高潮。
1.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一下层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写出窦娥作为封建社会陶冶出来的被压迫妇女,随着对黑暗现实的逐渐认识,性格由逆来顺受发展到反抗斗争。
2.成功地创造了使人生悲的审美情境。能够自觉地通过美的被毁灭,达到强烈的悲剧效果,给人以特殊的审美感受。
3.成功地表现了光照人间的理想。不仅写出感人肺腑的悲,也写出光彩照人的理想,它象划破夜空的闪电般耀眼夺目。
《望江亭》、《救风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