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3章(三)南北朝时期的书法 .ppt
(三)南北朝时期的书法 1、北朝石刻的兴盛及其原因 2、南朝文人书法 3、南北碑风格分析 1、北朝石刻的兴盛及其原因 南北朝,指刘裕从公元420年灭东晋建立“刘宋”王朝始,直到公元580年杨坚取代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之前这一历史时期。 这是一个很有艺术特点的书史阶段,因此阮元有南北派之论,碑属北,帖属南。 南方书派更多地承袭了东晋的风气,作品较为柔婉流美,又因为南朝前期一直禁止立碑,所以碑刻书法流传到现在的不多,而以文人之间书信往来、诗文唱和所留下的笔札为特征的帖学比较兴盛; 北方书派的作品具有粗犷质朴的特征,这跟书法家生活的环境、受到的文化影响有关,还因为北朝佛教兴盛,碑版、造像题记、摩崖题记、墓志铭等这类书法很常见,其中涌现了大量没有留下姓名和少数留下姓名的书法以及大量以雄浑、粗犷风格为主的优秀作品。 实际上,清阮元强分“南帖”“北碑”,立南北两派之论也未必妥当。 其实,北朝书法,究其源,与南朝书法同出于钟繇,卫罐、索靖。察其遗迹也与南朝书法大同小异。 北朝石刻的兴盛 北朝书法遗存至今的是大量碑版、墓志、造像题记等,数量丰富,书风质朴,与南方流美之风判若江河。北碑数量众多,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备魏第十》云:“北碑英盛于魏,英备于魏。……太和之后,诸家角出:奇逸则有若《石门铭》,古朴则有若《灵庙》、《鞠彦云》,古茂则有若《晖福寺》,瘦硬则有若《吊比干文》,高美则有若《灵庙碑阴》、《郑道昭碑》、《六十人造像》,峻灵则有若《李超》、《司马元兴》,奇古则有若《刘玉》、《皇甫骈》,精能则有若《张猛龙》、《贾思伯》、《杨晕》,峻宕则有若《张黑女》、《马鸣寺》,虚和则有若《刁遵》、《司马升》、《高湛》,圆静则有若《法重》、《刘懿》、《敬使君》,亢夷则有若《李仲璇》,庄穆则有若《孙秋生》、《长乐王》、《太妃侯》、《温泉颂》,丰厚则有若《吕望》,方重则有若《杨大眼》、《魏灵藏》、《始平公》,靡逸则有若《元详造像》、《优填王》。 纵观诸碑,若游群玉之山,若行山阴之道,凡后世所有之体格,无不备;凡后世所有之意态,亦无不备矣。”极言北碑之众、之美、之全。 2、北碑盛行的主要原因 第一,少数民族对汉文化的接受。 自五胡入土中原,少数民族诸侯酋豪,多躬染中国之文学。《晋书·载记》:“刘渊(匈奴人,灭西晋,建前汉,十六国最早的割据政权) ,幼好学。师事上党崔游,习《毛诗》、《京氏易》、《马氏尚书》,尤好《春秋左氏传》,孙、吴兵法,略皆诵之。《史》、《汉》、诸子,无不综览。”“石勒(后赵皇帝),雅好文学,虽在军旅,常令儒生读史书而听之,每以其意论古帝王善恶。朝贤儒士听者,莫不归美焉。”且诸酋立国,多模仿中国之教学。 《晋书·载记》:刘曜 yao (前赵皇帝),立太学于长乐宫东,小学于未央宫西。简百姓二十五以下十三以上神志可教者,千五百人。选朝贤、宿儒、明经、笃学以教之。”“石勒,立太学,简明经善书史,署为文学椽,选将佐子弟三百人教之。”诸国政事,亦多仿中国之法意。 至北魏,鲜卑拓拔氏汉化更深。《宋书,索虏传》:“什翼犍子开,字跋硅。王有中州,自称曰魏,号年天赐,治代郡桑乾县之平城。立学官,置尚书曹。开颇有学问,晓天文。”明元以降,多娶汉女为后妃。至孝文帝,则醉心于华夏之礼教,深厌其国俗。禁同姓为婚,罢一切淫祀,建明堂太庙,定车服礼乐,祀孔子,立史官,耕籍田,制律令。一切师法中原古制,而犹为未足。遂由平城迁都洛阳,禁其国人胡服、胡语,又改其姓氏,与汉族通婚姻。北朝统治者提倡汉化并遵古训于此可见一斑。 北朝书法以隶为正宗而不重新体的一个重要原因:汉与西晋皆以孝治天下。北魏继承厚葬风俗,刻石述德,丰碑巨碣,幽圹志墓,数量之多,前所未有。《魏晋南北朝史》云:“近百年采,北朝的墓志大量出土,魏志已盈三百,周、齐志铭亦将近七、八十,隋志近百。” 第二,佛教的盛行 自西晋覆灭,四宇几无宁日,玄学之风南渡,中原不行。佛教趁此空隙,在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里传播开来。后赵时,有龟兹僧人佛图澄,以道术为石勒、石虎所信事,勒“有事必谘而后行,号大和尚。” 石勒还说:“君归诸夏,至于飨祀,应兼从本俗,佛是戎神,正应所奉。”(同上)可见,一方面佛教以往生西方极乐净土为下层饱经战乱颠沛之苦的百姓所信仰,另一方面也给非中原正朔的少数民族统治者以心灵的安慰。至北魏,佛教在北方已十分发达,据《魏书·释老志》载:“魏有天下,至于禅让,佛经流通,大集中国,凡有四百一十五部,合一千九百一十九卷。……略而计之,僧尼大众二百万矣,甚寺三万有余。”杨衔之《洛阳伽蓝记》记北朝庙宇之盛称:“招提栉比,宝塔骈罗。争写天上之姿,竞模山中之影。金刹与灵台比高,广殿与阿房等壮。岂直木衣绨绣,土被朱紫而已哉。” 佛教本是教、理合一的宗教,既要有精深的理论,又要有虔诚的宗教行为。但在北方,止以笃信为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