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顺生论 天心 ○二 生命.doc
顺生论 天心 ○二 生命
春雷笔记
2007年7月27日
原文摘要:
生命乐生,表现为种种活动以遂其生。
乐生是生命中最顽固的力量。
有不少人相信,天地之大德曰生,因而君子应自强,生生不息。我们可以说,这是被欺之后的自欺。糊里糊涂地落地,为某种自然力所限定,拼命地求生存,求传种,因为“想要”,就以为这里有美好,有价值,有意义。其实,除了叔本华所说,为盲目意志所驱使以外,又有什么意义?他写文章张宣扬自杀,说这是对自然的一种挑战(意思是你强制我生,我偏不听从),可是他自己却相当长寿,可见还是不得已而顺从了。世俗所谓悲观,绝大多数是某种强烈欲望受到挫折,一时感到痛苦难忍,其底里还是乐生的。
春雷评注:
张中行先生的这篇《生命》,似在表达自己对“生命”这种“存在”、这种“现象”和其根本特征的理解。
生命的最本质的特征是新陈代谢。
生命对于有生命的个体而言,纯属偶然。但是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惯性,既然有了生命,该生命的主体必然会趋向于延续生命。所以,一般而言,人都是无意识地出生,有意识地求生,违意志地死亡的。
对我而言,如果只能允许我推荐一本书,那么我会毫不犹豫地推荐许渊冲先生的《追忆逝水年华》。这本书只有11万3千字,但在我眼里是那种一本顶一万本的“巨著”。
在《追忆逝水年华》中,有一段许渊冲先生在西南联大时听冯友兰先生演讲《生活的意义》之后,写下的日记。摘抄如下:
意义的第一个意义不是目的。有人以为生活的意义是指生活的目的。如果凡事都有一个目的,本身只是手段的话,那么世界上的事都成了手段。我们应该说:有些事情本身就是自己的目的。那些事呢?凡是自然的事,如猪生草长,都是无目的的;人为的事如吃药等才是手段。所以如果以为意义就是目的的话,生活是没有什么目的的。(春雷注:生活是自然而然的事,它本身就是自己的目的而不是手段。换句话说就是,生活就是生活,生活没有目的,活着就是为了活着,充其量只能说:活着就是为了活下去,为了活得更好。从目的与意义的相对关系的角度来看,反思自己为什么要活着,是在寻找生活的目的;而选择活下去的方式或手段时,才涉及到生活的意义问题,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不同的生活手段都是认为的事,都并非全凭本能而是有意选择的结果,不同的选择、不同的行为会导致不同的后果、会具有不同的意义。2007年7月28日)
意义的第二个意义是了解:了解愈多,意义愈大。如一只狗听见演讲,一点也不了解,所以也就毫无意义;一个无知的人听演讲比狗了解多一点,意义也就大一点;一个大学生听演讲了解更多,意义也就更大了。
但了解不同,意义也就不同。如地质学家游山,只见山是什么地质;历史学家游山却记得这山是古战场。这样说来,意义不是主观的吗?其实不然,因为实际上山是某种地质,是做过古战场,并不是地质学家和历史学家臆造出来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此之谓也。
从冯友兰先生的观点来看,一个人对自己的人生了解得越多,他的生命的意义也就越大。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言:“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
按照冯友兰先生的学说,一个人对自己的人生有怎样的觉解(了解、省察),他的人生就有怎样的境界。一个人的人生境界,从低到高,大概有四种情况,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自然境界中的人是“不著不察”,“少知寡欲”的,几近于“不识不知”,“无知无欲”。过原始生活的人,小孩子及愚人,其人生境界多是自然境界。
功利境界中的人,其行为都有他们所确切了解的目的。他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们行为的目的,都是为利。他所求的利,都是他自己的利,所以功利境界中的人,都是“为己”的,都是“自私”的。大多数普通人的行为,都是为自己的利的行为。因此,大多数普通人的境界都是功利境界。
道德境界中的人,其行为的目的是“为公”,为公之行为叫做“行义”。如果说功利境界中的人,其行为是“为利”、“为我”,目的在“占有”,重在“取”的话,那么道德境界中的人其行为则是“为公”、“利他”,目的在“贡献”,重在“与”。
天地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