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板料冲压拉深理论(本科)毕业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 录 第一章 前 言 1 1.1 引言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2.1 国外板料成形及模具数值模拟研究状况 1 1.2.2 国内板料成形及模具数值模拟研究状况 3 1.3 板料冲压仿真发展概况 4 1.3.1 国内应用现状 5 1.3.2 发展趋势 5 1.3.3 ANSYS/LS-DYNA介绍 6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7 1.4.1 研究材质 8 1.4.2 研究内容 8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8 第二章 板料冲压拉深理论分析 9 2.1 板料的冲压成形性能 9 2.1.1 成形极限 9 2.1.2 成形质量 10 2.2 板料力学性能与冲压成形性能的关系 10 2.3 板料拉深成形接触力计算 12 2.4 板料拉深的力学分析 13 第三章 板料冲压计算机仿真模型 15 3.1 引言 15 3.2 冲压成形有限元模型 15 3.3 计算结果及分析 17 3.3.1 同一冲压深度,不同时间分析 17 3.3.2 同一冲压深度,不同部位分析 22 第四章 板料拉深计算机仿真模型 23 4.1 概述 23 4.1.1 仿真原理 23 4.1.2 仿真步骤 25 4.1.3 显式动力有限元分析主要流程 25 4.2 求解与分析 30 4.2.1 同一加载路径,不同时刻分析 30 4.2.2 不同加载路径下分析比较 35 4.3 凸凹模圆角半径对板料冲压成形的影响 41 4.4 摩擦系数对板料冲压成形的影响 44 4.5 小结 48 第五章 结论 49 参考文献 50 致 谢 52 第一章 前 言 1.1 引言 板料冲压是利用冲模使板料产生分离或变形的加工方法。因多数情况下板料无须加热,故亦称冷冲压,又简称冷冲或冲压。常用的板材为低碳钢、不锈钢、铝、铜及其合金等,它们塑性高,变形抗力低,适合于冷冲压加工。板料冲压易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效率高;冲压件尺寸精确,互换性好;表面光洁,无需机械加工;广泛用于汽车、电器、仪表和航空等制造业中。 汽车工业生产中的冲压加工是一种少、无切削的加工方法,其先进性在于基本上无需传统的切削过程,就可以直接用板料冲出完整的零件。汽车零件中冲压件的比例一般为 45%-60%。以拉深、成形、辊形代替浇铸、锻打毛坯和切削加工,以冲孔代替钻孔,以冲切细缝代替铣切细缝,以整修模冲压法代替铣削和磨削,以冷挤压或立体冷冲压代替机床加工等。其结果可以大大减轻零件重量、减少材料消耗并减少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此外,采用经济合理、加工性能好的钢板材料、润滑油、焊剂、表面涂料、表面处理材料以及工艺装备和设备、合理地利用原材料等,都是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基本途径。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冲压生产中材料成形特性的深入理解。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板料成形及模具数值模拟研究状况 板料成形模拟技术的发展是建立在有限元技术发展基础之上的。50 年代中期,M.J.Turner 和 R.W.Clough 等人用简单受载铰接的平板三角形单元进行了飞机的结构分析,该工作被认为是有限元法的创始。Courant、Argyris、Turner、Clough 和 Zienkiewicz 的五组论文促成了有限元法的诞生,奠定了早期有限元法的理论基础。此后,有限元模拟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只能处理弹性力学问题,其应用仅仅局限于结构计算和结构动力分析。 直到 1959 年,R.Hill 开展了大变形的理论基础研究,弹塑性有限元法才被提出。但该方法真正在塑性加工领域开始应用则是在 1967 年,P.V.Marcal教授和 I.P.King 首次推导了弹塑性有限元格式,并用来求解弹塑性变形问题。 1968 年,Y.Yamada 山田嘉昭 推导了小变形问题弹塑性矩阵的显式表示,大大推进了小变形弹塑性有限元法的发展和应用。以小变形理论为基础的弹塑性有限元法只适用于分析板料成形的初期阶段,随着变形量的增加会出现明显的误差。因此,人们又致力于发展大变形弹塑性有限元法。 1970 年,Hibbit、Marcal 和 Rice 首次提出了基于有限变形理论的大位移、大应变弹塑性有限元法,采用全量拉格朗日 Lagrange 格式 Total Lagrange Formulation,T.L.格式 ,并根据虚功率增率原理,导出了有限元列式。此后,McMeeking 和 Rice 在 1974 年建立了更新的拉格朗日格式 U.L.格式 的大变形弹塑性有限元法。1973 年,Oden、Bhandari、Yagewa 和 Chung 建立了热粘弹塑性大变形有限元方法。对于金属塑性成形而言,由于弹性变形远小于材料的塑性变形,因

文档评论(0)

六神无主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