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在中国诸语言中处境最为堪忧.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吴语在中国诸语言中处境最为堪忧.doc

吴语在中国诸语言中处境最为堪忧 ??? 首先简单的介绍一下什么是吴语。 吴语分布地点:中国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浙江大部、上海、江西东北部和福建西北角。使用人口7700多万,位居世界第十。 吴语分区概况: 1、太湖片,又称为北吴区,主要包括苏州、无锡、常州、上海、启海一带(包括崇明)、嘉兴、杭州、湖州、绍兴、宁波,此范围内的吴语互通程度较大,尤其是苏沪嘉小片,交流基本没有障碍。 2、台州片;3、东瓯片,主要是温州地区,其中温州南部的一些地区方言带有浓厚的闽南话色彩;4、处衢片,又分为处州小片和龙衢小片,内部方言差别巨大,多不能或不易互通,其中龙衢小片包括了江西上饶和福建浦城的一部分,是吴语和闽语、赣语的交界处;5、婺州片,主要是金华地区使用。 吴语在语言学上的一些特点:吴语是中国诸语言中古汉语保留程度最高的语言之一,体现在: 1、保留了全浊音。这个特点在各大方言中应当是独一无二的,所谓的mandarin是没有浊音的,不要认为汉语拼音B/G/D什么的就是浊音,其实那些只是不送气的清音,至于浊音和不送气清音的差别,用现代汉语不好表达,大体上和日语的清浊假名差不多,所以有时候中国人会把か听成噶,原因就是普通话是没有浊音的,而误把不送气清音当做浊音。 2、保留了入声。中古汉语的四声应当是平上去入,但是在现代普通话中已经找不到入声的踪影,但是在包括吴语在内的许多方言中,还是能很普遍的听到入声。所谓入声,就是一个音节后作塞音结尾,例如【-p】、【-t】等。但是与英语不同,这个塞音是不发声的。 3、文白异读。这在吴语、闽南语、客家话中都是比较常见的现象,例如“江”这个字,在吴语区域内,一般都读作kaon,既所谓的白读,而在表达某人姓氏的时候,则发作“chian”或“cian”,既所谓的文读。 ??? 当然,我并不是语言学的专家,以上只是基于自己的基本认识所做的一点点归纳。目的在于让更多不了解吴语,甚至是说着吴语却不知道自己说的是吴语的同志们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 既然吴语有7700万的群众基础,那么为什么还会处境堪忧呢,以下是一位网友的观点,我也是看了这位网友的观点后才决定发这篇日志的: 1,民众没有母语意识。推普是全国性的政策,但唯独在江浙沪搞得最过火。广播电视禁止不算,幼儿园到大学一路都禁止,甚至有些孩子家长在家里也只说普通话。为什么唯有江南有这种事情,还不是地方长官自己瞎搞的。广东人不顾推普机们的批判,坚守“宁买祖宗田、不忘祖宗言”的信仰。在江南却是推普机的主要产地。身为江南人的周有光回忆当年在上海求学,大学里将学生名字按照上海话读音拼写,被周有光认为是奇耻大辱。现在好,香港人的护照可以是粤语拼音,而上海人的护照却只能是北京话拼音。 2,政治地位。吴语的政治地位非常尴尬,尽管国际上是语言,官方只认是方言。所以不能像藏蒙维等少数民族语言一样有专门的学校教学。而对照闽粤客等语,又不能因为港澳台因统战网开一面。 3,外来人口多。按理说经济强的地区的语言是强势的。吴语区则不同,因为经济发达大量外来民工涌入,加上吴语没政治地位,使得当地人不得不天天使用普通话。而经济相对弱后的湘赣西南官地区,因为少有外来人口涌入,反倒方言使用不受干扰。 这些年,海外回沪探亲的上海人常常叹息找不到回家的感觉。为啥?出门到处是普通话。飞机场接待人员非常热情,但是滴水不漏一句上海话也没有。因为有规定,会受处罚的。到***等政府机关办事,墙壁上、接待处到处是“请说普通话”。出国久了,一时普通话说不上来的上海人干脆说英语了。上街购物问声“啥价钿”,营业员对我笑而不语。原来是外来人员听不懂!饭店坐下来,清淡的本帮菜没有了,全部是辣椒当家。也不用指望服务员能听懂吴侬软语。因为全是外来人。对照一下巴黎、悉尼、东京的街头到还能时不时听到地道的上海话。 ??? 这位网友是上海人,应该说上海话、苏州话、温州话应该是吴语区的三大代表,上海话的地位是基于其国际大都市的地位产生的,苏州话则是典型的吴侬软语,是吴语区的“官话”,温州话则代表了古东瓯语和古吴越语融合的结果,是南吴地区的代表。应该说这位上海网友也说出了我的心声。从小在幼儿园、小学里,到处都贴着“请将普通话”的标语,老师也被要求着说普通话,但是老师的普通话往往也不标准,结果把江浙地区的小孩教成了四不像--普通话不标准,方言也说不好。然而有的地域文化,是普通话无法承载的,唯有方言能表达和承载一个特定地区的文化精髓。不管是吴语,还是闽南语、粤语、赣语、湘语,还是在北方孤军奋战的晋语,多多少少都受到了普通话入侵的冲击,说实话每次回家听到小学生、中学生一开口,不是耳熟能详的丽水话,却是一口洋腔浜的“半儿三截”的普通话,心里还是有一点失落的,如果我说“”(on he,黄海),有多少人能知道是“蚯蚓”的意思,再比如“b”,有多少人能记得是拐

文档评论(0)

snj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