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国第二十次仲景学说学术年会论文集
克之多。用药后,患者已开始出汗,且全身皮屑大片脱落,最多时每天要收掉落的皮屑一簸箕。用
药约两月余。自躯干开始向四肢,皮肤渐渐脱去皮疹,接近正常皮肤,虽未至痊愈,其病也减去十
之七八。患者不但减轻了痛苦,也看到了希望。
可见中医治病,一定要符合中医之道,也就是辨证施治。而不能仅看所用之药中含有什么成分,
这些成分又会有怎样的作用云云。因为中药作用于人体是一个很复杂的机制,很难说就是某药的某
个成分起的作用。现代药理学发展到今天,仍很难全面、正确地解释复方中药在人体中的作用。现
代药理研究的关于某些中药的副作用,未见其然就是副作用。中医的灵魂是辨证施治,故而还应从
辨证施治的角度来使用中药,所谓“见是证,用是药”。否则,我们扬弃的不是中医的糟粕,而是
中医的精髓。为中医者,应恪守此原则,应为“对病欲愈”者戒。
当归芍药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解析◆
白玉宾李富震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150040)
摘要:从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内镜特征、病理变化、发病机制等方面分析得出肝郁脾虚,
酿生痰湿瘀血,郁久化热为溃疡性结肠炎的常见病机,故治疗当以疏肝理脾、祛痰湿、化瘀血为大
法,并结合中医理论和实践认识以及现代药理学研究得出当归芍药散确为治疗本病的常用良方。
关键词:当归芍药散;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局限于结肠粘膜及粘膜下层的慢性炎症过程,病位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
也可延伸至降结肠,甚至整个结肠。本病病程漫长,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笔者经过文献研究结
合自身临证,对本病的诊治略有所得,今试论之。
1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理论认识
从总体而言,西医把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归结于感染、免疫功能的紊乱和遗传的缺陷等,
但至今仍无足够的证据支持以上论断,大多仍旧停留于“推测”层面。中医虽无溃疡性结肠炎病名,
但据笔者临床研究发现,多数患者发病或急性发作时伴有情志异常、饮食不节、感受外邪等诱因,
结合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常见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舌红苔腻、脉弦滑等证,故知
本病病位主要在大肠,涉及脾、肝、胃等脏腑。本病患者发病前多有饮食不节,起居失常。胃主受
纳腐熟,脾主运化,脾主为胃行其津液,饮食不节,起居失常,中土首被殃及,日久必然运化失职,
津液不能正常敷布,停而酿湿生痰,使脾胃更伤。外感诸邪以湿邪为主,湿土之气同类相召,故感
受外湿多致太阴、阳明为病;痰湿本已困脾,亦与外湿相互感召,使本病患者亦易感受外湿,伤及
脾胃。脾胃既伤,土不荣木,加之原有情志之因,故致肝失疏泄,木不疏土,使脾不健运更甚,二
者互为因果。肝失疏泄,气滞由生,气滞则血瘀;脾失健运,生化不足,可致气虚,气虚推动无力,
亦致血瘀。同理,气滞则津液停聚为湿,气虚津液失于推动,亦致痰湿。瘀血、痰湿停聚,又可加
重气机之阻滞。气、血、痰湿之间互为发生,互为因果。气血郁滞,与亦酿之痰湿相互搏结,日久
生积化热,伤及大肠血络而致出血,故生粘液脓血便,为痛为泻等。由于痰湿、瘀血胶结难化,二
。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课题(20090451029),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基金课题(Qc2009c07)。
第一作者:白玉宾,女,博士后,副教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
146
仲景学术砑究·方药阐析
者在溃疡性结肠炎整个发病过程中相生相随,互相影响,并成为新的致病因素,反作用于脾、胃、
肝,阻滞气机,进一步影响肝脾功能,使得本病反复发作。
综上可知,肝郁脾虚,酿生痰湿瘀血,郁久化热,当为本病的常见病机,其中肝郁脾虚为本,
为发病机理的中心环节:痰湿瘀血为标,为病机中心环节导致的继发性问题。而且本病临床表现复
杂,常伴见关节、皮肤、眼、口腔及肝胆等肠道外表现,“百病皆由痰作祟”,亦为痰湿致病之一证。
再者,本病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符合痰湿瘀血粘滞、重着、胶结难除之致病特点。
本病肠镜下常见肠粘膜弥漫性分布的充血、水肿、糜烂、溃疡,且粘膜脆性增加,容易出血,
甚至形成假性息肉,病理检查发现活动期有慢性炎性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隐窝炎或脓肿形成、
粘膜糜烂溃疡、杯状细胞减少等。从中医外科学角度而言,上述种种可视为痈疡表现,无非是一种
内在之痈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