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施肥对亚热带稻田土壤有机碳氮及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pdf

长期施肥对亚热带稻田土壤有机碳氮及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长期施肥对亚热带稻田土壤有机碳氮及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摘 要 选取分布在湖南省不同县市的8个稻田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点,以不同施肥小区 (无肥、化肥、有机肥、秸秆还田)的耕层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分析和培 养实验,对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有机氮组分、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多样性、 土壤酶活、有机碳氮的矿化作用等进行测定分析,揭示涉及土壤有机质积累转化过 程中的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及土壤有机质组分的特征。主要结果如下: 一、稻田土壤碳氮积累特征 l、各试验点耕层土壤有机碳(TOC)含量范围为16.18~38.65 g厥g,长期不施 肥处理(CK)土壤TOC的含量保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上,在17年的试验过程 在桃江和临澧试验点显著提高);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MOM、HOM)均显著提高 了土壤TOC的含量,秸秆还田处理(STR)也对±壤TOC含量的提高作用明显。 2、各试验点耕层土壤全氮(TN)含量范围为1.07~3.93 g/kg,CK处理土壤TN 的含量与试验初始时相比基本持平。各施肥处理对土壤TN的影响与TOC相似,NPK 处理对土壤TN含量的提高有一定的效果,且在3个试验点上影响显著;MOM、HOM 和STR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TN的含量。 3、稻田土壤碳氮比(C/N)在9:1~17:1之间,各施肥处理对其影响不显著, 只在半数试验点上的MOM、HOM处理对其提高显著。 4、各试验点土壤pH值变化在5.07~8.oo之间,除南县和武冈试验点的土壤是 偏碱性外,其余试验点土壤pH值均呈酸性。与稻田土壤初始值相比,长期种植水 稻后土壤的pH值均表现出下降的趋势;与CK处理相比,长期施肥后稻田土壤pH 值有明显的下降。 二、稻田土壤活性有机碳特征 1、各试验点耕层土壤可溶性有机碳(SOC)含量范围为23.73-122.77 mg/kg。 外均显著提高其比例。 2、各试验点耕层土壤轻组有机碳(LFOC)含量范围为O.62~6.08 g/kg。NPK 了土壤LFOC占土壤TOC的比例。 3、土壤易氧化有机碳(ROOC)含量范围为5.87~18.60 g/kg。土壤ROOC占 长期施肥对亚热带稻田土壤有机碳氮及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的比例差异均不显著。 4、土壤活性有机碳各组分均与土壤TOC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可以作为表征稻 田土壤有机碳的指标。 三、稻田土壤有机氮组分特征 1、各试验点耕层土壤酸解总氮(TAHN)的含量范围为822—3102 mg/kg,占 土壤TN的64%~92%,是土壤氮的主体。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TAHN含量及其组 分有显著的影响。与CK处理相比,各施肥处理可以提高土壤TAHN及其组分中的 点上影响未达显著水平。不同施肥处理使土壤酸解未知氮(HUN)和非酸解性氮 有所增加。 2、不同施肥处理土壤TAHN各组分所占TN比例的变化规律不尽相同,各处理 下降趋势。AAN所占份额较大,对施肥处理的响应最为显著,ASN所占份额最小, 且所占份额对不同施肥措施不敏感。 3、土壤可溶性有机氮(SON)含量的变化范围为6.19~30.86 mg/kg,占土壤 提高SON含量及其所占TN的比例。土壤SON与酸解有机氮各组分均存在显著的 正相关性。 四、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群落功能多样性及酶活性特征 1、各试验点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mC)、微生物量氮(MBN)含量的范围分 别为261~968

文档评论(0)

ww2359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