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北师大版九上《登岳阳楼》ppt课件.pptVIP

2012北师大版九上《登岳阳楼》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北师大版九上《登岳阳楼》ppt课件.ppt

复习《登高》 明确: 意象: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 归鸟、落木、长江 情感:长年漂泊,老病孤愁,时世艰难, 忧国伤时。 岳阳楼的名联: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人,是著名诗人杜审言(武则天时期)的孙子。他7岁开始学诗,15岁时就已扬名。杜甫的诗歌现存1400多首,它们深刻的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状况,生动地记载了杜甫一生的生活经历,同时,这些诗歌把社会现实与作者个人生活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也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曾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吴楚东南坼:洞庭湖把我国东南之地划分为吴楚两部分。吴楚,春秋时代的吴国和楚国,后来人们习惯称这两地为吴楚。 坼(chè),分裂,裂开。 乾坤:指天地。 字:这里指书信。 戎马关山北:北方有战争。戎马,代指战乱。当年吐蕃入侵,郭子仪率兵五万屯驻奉天(今陕西乾县)防卫,时相接战。关山,关隘和山岳。 凭轩涕泗流:倚着栏杆流眼泪。轩:窗户。 涕,眼泪;泗:鼻涕。 悲 1、从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一句,你感受到作者登楼的感情是怎样的呢? 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此时的诗人,经历了岁月的沧桑,面对山河破碎的祖国,自己壮志未酬,国家前途渺茫,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可谓百感交集。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让你联想到了 谁的诗句?由此感受到了怎样的意境? 《水经注?湘水》:“湖广圆五百余里,日月若出没其中。” 联想到曹操咏海的名句: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写诗人凭栏眺望北方,想到那长年不息的战火和涂炭的生灵,干戈不息,民生多艰,不禁心潮起伏,涕泪纵横,难以抑止。又是忧国忧民的体现.感情何等沉痛何等崇高! 作者开阔的胸襟与颔联自然界宏奇伟丽的气象上下衬托。 诗人在凄苦万状的情况下登楼观景,宕开了个人身世之感,想的仍是国事,为之流涕,表现出诗人伟大的人格,从而使诗的思想境界提高到新的高度。 齐声背诵《登岳阳楼》   这首诗写诗人登楼时所见所感。全诗将眼前洞庭湖雄伟壮阔的景色与诗人个人的身世悲凉之感及对国事的忧心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写得意境阔大,情景交融,这是与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分不开的,充分表现了沉郁顿挫的杜诗本色。 儒家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此时的杜甫呢?他是“穷也胸怀天下,胸怀百姓”啊,他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我们还从他的哪些诗句感受到了呢? 4、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从哪句可以看出? “凭轩”与题目中“登楼”遥相呼应。 第七句“戎马关山北”又一转,这五个字的广阔胸襟,与第三、四句的宏奇伟丽气象,上下衬托,十分相称。 诗人昔日远大抱负全成泡影,天下至今兵荒马乱,因而只有老泪纵横了,由个人的悲苦转而想到国家的衰颓。由此可见,诗人总是不会停留在个人痛苦上,他总是以国事为念,体现了诗人同情人民疾苦关心国家命运(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诗歌先写登楼所见,再写由此引起的身世之感,亲朋音讯全无,自己一身病痛,惟剩一条孤舟,然后由个人推及到国家,近十年的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此后,外族侵扰,藩镇割据,民不聊生,怎不令诗人牵肠挂肚? 因而这涕泪之中,有对亲戚朋友的眷念,有年老孤独的悲伤,有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也有无以报国的自悼。 身世之悲 家国之痛 忧国忧民 景 洞庭湖的广阔无垠,烟波浩淼与气势磅礴。 情 孤独凄苦漂泊 忧国忧民 前四句写景  → 宽阔广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dfgr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