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复征和《文章辨体汇选》.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贺复征与《文章辨俸_汇蓬》1 吴承学何诗海 人们谈起文章辨体,大概都会想到明代两部著名的文体学著作,即吴讷的 《文章辨体》和徐师曾的《文体明辨》。其实在明清之际,还有一部重要的文章 辨体著作,即贺复征的《文章辨体汇选》。该书收录先秦至明末(个别清初)经、 史、诸子、百家、山经j地志等各体文章,类聚区分,合一百三十二类,七百八十 卷。规模之巨大,甄录之广博,辨体之精严,为历来总集所罕见。可惜,此书长 期湮没无闻,未能沾溉学林。笔者不揣浅陋,略为介绍,以作引玉之砖。 一、贺复征生平事迹与《文章辨体汇选》产生的背景 关于《文章辨体汇选》一书的作者,《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八十九集部“总 集类”日:“《文章辨体汇选》七百八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贺复征编。复 征,字仲来,丹阳人。”认为此书为明代丹阳人贺复征所编。《钦定续文献通考》 卷一百九十八“经籍考”、《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三“艺文略”著录略同。此 书版本,今日所见,只有四库本。而四库馆臣当时见到的,也只是传播甚稀的 抄本(见该书提要)。 关于此书编者贺复征,上引材料记载的,唯有字号和籍贯,其他事迹则略 无所闻。四库馆臣以贺复征为明人,查《职史》,贺复征无传。又台湾国立中央 图书馆编《明人传记资料索引》也未见相关材料。所以,要了解编者生平,实有 “文献不足征”之叹。所幸《文章辨体汇选》中收录了贺复征本人数篇文章,为 探究其行迹提供了可贵的线索。这些文章分别是《云社约》(卷五十一)、《吴吟 题辞》、《杨尔宁径山草诗题辞》、《杨尔宁经山诗草题辞》(卷三百六十三)、《比 丘尼海义补陀斋僧募缘疏》(卷三百七十九)、《救荒末议》(卷四百二十六)、《道 光和尚述》(卷六百二十九)等。 。 《云社约》详细记载了云社结社缘起、活动内容、规章制度等,为了解明代 文社活动提供了可贵的第一手资料。更重要的是,社约记载了云社诸子的姓 名、字号、生年,从中得知贺复征出生于万历庚子年(1600),为诸子中最年长 者,可能是云社的发起人和组织者。从“生同乡,业同道,行同志”来看,云社为 386吴承学何诗海 丹阳一邑之文社,十二社友都是丹阳人,因志同道合而结为一体。结社时间不 详,但从其中最小的两位成员汤愚公、张范我都出生于万历甲寅年(1614)来 看,至少要到崇祯初年(1628)以后;其活动时间,则不会迟于清兵入关之年 (1644)2。社友的活动是丰富多彩的,或商榷古今,或吟诗作赋,或觥筹交错, 或登山临水,表现了雍容自得、风流儒雅的文士生活3。从现存材料可知,贺复 征本人善诗文,曾自编《吴吟》诗集,又为社友杨尔宁编《杨尔宁径山草诗》、《杨 尔宁经山诗草》,可惜都未传世。又《石渠宝笈》卷四十三载“元钱选《观鹅图》 一卷”,中有“贺仲来鉴定”4之语。《清河画舫》卷七下:“与可墨竹妙绝,古无 其人。后睢补之叔雅画梅子,固所南兰蕙水仙,差堪继响。此外如日观葡萄, 世人以得草书法称之。然鄙性绝不喜也。”注日:“练水汤愚公携示杨补之梅 卷,后有元人题识。”5可见贺复征、汤愚公都爱收藏与玩赏古字画,这可能也 是云社诸子的日常生活内容。 云社诸友中,除贺鲁缝弟、贺古愚侄外,与复征过往最密,感情最深的,当 为杨尔宁。这可从贺复征两次为他编次诗集、撰写题辞表现出来。杨尔宁小 复征九岁,性情超绝,寡合于世。复征于其人,不以“世法”接之;于其诗,不以 “世法”读之,可谓深具了解之同情。盖尔宁行事虽如闲云野鹤,心中自有块 垒。《杨尔宁经山诗草题辞》日:“嗟乎,江海横流,不遑安处,而犹切切不废啸 歌,寄情吟咏,则其心更苦甚。故于丙戌。”丙戌年,为顺治三年(1646),即清兵 人关的第三年。“江海横流,不遑安处”数语,当非泛泛之叹,而是寄托着神州 陆沉的深哀巨痛的。易代之际,士人的出处去就,最能表现其志节操守。贺氏 为丹阳望族,复征父祖在明朝皆有仕宦功名。而入清之后,复征形迹不显,当 与尔宁一样,为明朝逸民,“其心更苦甚”,是他们的共同感受。明亡之前,贺复 征至少有两次远游。据《道光和尚述》,第一次是天启乙丑(1625)年,复征二十 六岁时,因父仕宦夔门而入蜀,并开始与道光和尚密切交往,时有诗文酬答,直 至道光去世。第二次是崇祯辛未(公元1631)年秋,“家大人粤西命下”,复征 “以病侍行”,时年三十二岁;《吴吟》集中的吟咏,即为此而发。复征父、祖皆信 奉佛法,优养沙门。道光和尚在蜀时即倚仗其父;其后虽

文档评论(0)

wuhuaiyu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