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家谱中元代时期的数字人名.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探讨家谱中元代时期的数字人名.doc

探究家谱中元代时期的数字人名 在翻阅家谱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所有家谱在宋末到明初(主要集中在元代)这段时期的老祖宗的名字几乎都是数字名字: 江西九江庐山区杨家大屋《王杨氏支谱》:省四、念四郎、念五郎、念六郎、念七郎、念十郎、念三郎、念八、念九、千五、千四、千十、千十一、千十六、千九五、万五、万六郎、万七郎、再二郎、再四郎、云一、仲一、仲二、楠二、胡百、小一、百一、百七、宗一秀、宗四秀、福一秀、福二秀、尚二、尚八、贵大、贵二、贵三…… 同样为元末的始迁祖,江西九江县分水岭杨家大屋始祖兄弟名字是:保一、保二、保三、保四、保五;安徽潜山县的《王杨支谱》始迁祖兄弟名字也是:祖一、祖二、祖三、祖四、祖五…… 《三沙王氏宗谱》之中沙阳湖礼嘉桥周陈支:第一世(行四四)、第二世(行五十五)、第三世(行九十一)、第四世(行百十五)、第五世(行细二)…… 《新安琅琊王氏宗谱》思经公支派:第四世(伯五)、第五世(千十三)、第六世(就二)、第八世(祥二)、第九世(奇二)、第十世(万四)、十一世(代三)、十二世(兴四)、十三世(隆一)、十四世(次六)、十五世(大四)…… 除了《王氏宗谱》有数字人名外,其他姓氏也有数字人名,如江苏省图书馆藏清乾隆二十二年刘世祺所编的《洞庭刘氏族谱》:刘伯亭生3子:刘金、刘石、刘丝。刘丝考中宣和年间(1119--1125年)进士,官任仆射。靖康二年(1127年),刘丝奉父随宋高宗南渡,迁居太湖之滨的洞庭东山岱心湾立业,后裔世代居此,形成洞庭刘氏。刘金、刘石则仍居汴梁。 刘丝娶夫人周氏,生3子:刘巨丞、刘巨相、刘巨卿。其中,二子刘巨相生子刘昂,刘昂迁居常州县。刘巨卿生2子:刘吉、刘泰。刘吉生2子:刘谷、刘足。刘谷生2子:刘台、刘各。刘台生子刘承事,刘承事生子刘三九,刘三九生3子:刘十三、刘十四、刘十七。刘十四生的儿子叫刘四十一。刘四十一生2子:刘七四、刘七六。刘七四官任佥判,生2子:刘元一、刘子三。刘元一生5子:刘贵一、刘贵三、刘贵四、刘贵五、刘贵七。刘贵一生子刘仁一,刘仁一生子刘谦一,刘谦一生子刘忠一秀。刘谦一的从兄弟刘敬一秀长子刘升,字伯昂,生子刘旭。刘旭生子刘瑶,刘瑶生子刘秉文,刘秉文生子刘禄…… 再如朱元璋家谱:朱五一娶妻刘氏,在盱眙生了朱重一、重二、重三;朱五四呢,娶了陈氏,在盱眙生了朱重四和一个女儿。到了钟离以后,朱五一的家里又添了一个朱重五。朱五四又在灵璧生了朱重六,在虹县又生了朱重七和一个女儿,迁到了钟离东乡之后,又生了一个儿子叫朱重八(即朱元璋),朱元璋这个名字是他投附郭子兴后取的,寓意是诛灭元朝。 清朝人俞椒春记载元朝绍兴乡间“如夫年二十四,妇年二十二,合为四十六,生子即名‘四六’;夫年二十三,妇年二十二,合为四十五,生子即名‘五九”,五九相乘,四十五也。据老俞钩沉,明朝大将常遇春的曾祖父叫常四三,爷爷叫常重五,父亲叫常六六;大将汤和的曾祖叫汤五一,爷爷叫汤六一,父亲叫汤七一;元朝起义军领袖蔡五九等等。 要说这个数字名字,古今都有人喜欢采用,商时,喜用天干“甲乙丙丁……”如太甲、太乙,外丙、武丁,盘庚、帝辛(纣)等;自周开始,“伯仲叔季”就用来表示家里兄弟的“老大、老二、老三、老四”,如伯夷、叔齐、管仲、夏侯季权等。而纯以数字为名春秋时就有先例了,如吴王给女儿取名为“二十”。吴国人为了避讳,就把二十改读为“廿nian”(家谱中的“念”就是“廿”,即二十的意思)。唐宋时流行行第称呼,行第是指一个家族同辈的人,分男女,依年龄各自排行。如秦七秦少游、黄八黄庭坚、柳八柳宗元、元九元稹、李十二李白、韩十八韩愈、白二十二白居易、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白居易《同李十一醉忆元九》等,后渐成社会风俗,流风所及一部份人就以排行入名;今人有李谷一、郭一凡、黄一、伊一、李一男、陈一舟等,私下以行第称呼的更多的不得了,但数字风最盛行的还是集中在宋末到明初这段时间,主要原因有两种原因: 一、元制“庶人无职者不许取名” 清朝人俞椒春在他的《春在堂随笔中》写道:“元制,庶人无职者不许取名,止以行第及父母年齿合计为名,此于《元史》无征,然证以明高皇(朱元璋)所称其兄之名,正是如此”。 也就是说,元朝规定普通无职权的老百姓只能用排行和父母年龄相加来取名,纵观家谱,虽然各朝各代都有用行第相互称呼,但行第只是代称而已,把这个作为自己名字却很少看到,而在元代,出现以纯数字为名的现象却很普遍,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然而事实摆在这儿,为什么《元史》、《元典章》还有《大元通志条格》等正史却查不到任何信息呢?先看看满清文字狱,其禁止民间记录和编修前朝历史,为此还引出两大案子: 1、庄廷鑨《明史》案:浙江乌程南浔镇富户庄廷鑨,买得明朝大学士朱国祯的明史遗稿,延揽江南一带有志于纂修明史的才子吴炎、潘柽章等十六人加以编辑。康熙二年凡作序者、

文档评论(0)

wuyouwul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