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哲学中的生死问题.pdf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庄子哲学中的生死问题.pdf

庄子哲学中的生死问题 姚忠秋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6) 【摘要]生死问题是人生观的核心问题,是人们关于生命本体问题的思考。在《庄子》一书中,生死问题贯穿全书, 是其核心理论之一。本文首先阐述了庄子对生死的理性认识;进而表达了庄子对生死超然达观的态度;最后评价了庄子 这种超然生死观的不朽意蕴。 [关键词】庄子;生死;自然 [中图分类号】B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9-5489(2009)15--0002-01 自古以来,许多人本能地把死亡看成人生的最大悲剧,陷入对 恋于“生”而惧怕逃避“死”就是没有必要的甚至是可笑的。“予恶 死亡的无尽恐惧中不能自拔。对此,我们欠缺的是一种对死亡的 乎知说生知非惑邪!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而不知归者邪!”(‘庄 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人生中有生必有死,有死才有生。正是在生 子·齐物论》) 生死死的更替中体现出人类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实现有限中的永 2、庄子对生死的超然态度 恒。古希腊的柏拉图说过:“哲学是死亡的练习。”现代哲学家雅士 2.1“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既然“命”作为必然性,意味 培也曾说过,“学习如何去生和学习如何去死,实际上是一回事。” 着人生的际遇是定然如此而不可改变的,是既无力抗拒也无法逃 “在中国古代道家哲学的论述中,对死亡问题讨论最多研究最深的 避的,个人所能做的只能是改变对命运的态度,随顺事物变化。思 是庄子,他以理性主义和自然主义来的态度来看待死亡,拉开了罩 想上有了这种自觉,无论遇到什么情况,处于什么环境,内心就不 在死亡上的种种神秘面纱,觉悟了死亡的真切涵义,并以此来规范 会受到伤害,就会始终使自己的心境处于“其寝不梦,其觉不忧,其 和调节自己的现实人生,以寻求内心宁静超越的精神境界。 食不甘,其息深深”《庄子·大宗师》的“喜怒哀乐不入于胸次”‘庄 1、庄子对死亡的理性认识 子·田子方》的安宁、恬静的状态,从而在精神上也就会体会到一 1.1“气聚则为生,气散则为死”。死亡是什么?这~直以来来种自由的满足。庄子的这种安命不是否定“命”这种必然性所带给 是让人们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因为不了解,所以人们对死亡历来 人生的困境,而是表现为对这种必然性的顺从,而顺从涵盖超越之 充满着恐惧,生而喜、死而悲。庄子从自然主义的哲学基础出发, 义。这样,庄子在“安命”的态度下,实现了对生死之困的超越:“且 对死亡做出了合理的解释,在他看来,生死不过是相互联系着的自 夫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庄子· 然变化而已,不过是“通天下一气”的流衍变化而已。“人之生,气 田子方》有生必有死。这是固然之理、本然之性,不可违抗。人只能 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故万物一也。是其所美者为神奇, 对之采取不执即安命态度,做到“安时而处顺”。人若能这样,即可 其所恶者为臭腐。化臭腐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日通天下 超越“哀乐”之情,从必然性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得到精神上的最终 一气耳。”《庄子·知北游》“气”是道家哲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庄 解放,体验到心灵上的自由。 子认为“通天下一气”,把“气”看作是自然界最基本的元素,自然界 2.2“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在《大宗师》篇中,庄子提到古之真 的一切事物无不系之于气。正如‘庄子·至乐》中所说“杂芒芴之 人的形象。“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诉,其入不距:倏然而往。 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 倏然而来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古之真人,不因 春秋冬夏四时行也。”这样看来,庄子认为“气”就是生命从无形到 生而喜悦,也不因死而憎恶,自由自在的来,又自由自在的离去。一 有形的基本物质粒子。生死同质。都系之于“气”,生死转变不过是 切顺乎自然,没有丝毫违背之心。也因此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气”的聚散变化。所谓“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是在万物统一于 庄子倡导以自然达官的态度来看待生死,认为古时候的真人 “气”的前提下,用气的聚散来解释人的生与死。作为同一本源 不知道留恋生命,也不值得去害怕死亡:不会为出生而庆幸,也不 ‘“气”》的相关形态,“生”与“死”呈现出其相通性。以“气”的聚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anp3530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