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24· “l一6世纪中国北方边疆·民族·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杨大眼前妻失行,大眼幽而杀之,后娶继室元氏,与前妻子征南、甑生有隙,大眼死
后,征南欲射杀继母,遭甑生劝阻,日:“天下岂有害母之人”,乃止。①既然继母与
亲母无别,那么二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也应该等同于亲生母子(女)。要之,继母要
抚养教育继子女,继子女则须对其恭敬孝顺,恪守为人子女之责。北朝时期,的确不
乏此类例证。《魏书》卷七七《高崇传附子谦之传》:
子谦之,字道让。少事后母李以孝闻,李亦抚育过于己生,人莫能辨其
兄弟所出同异。论者两重之。
在家庭成员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上,古代社会一贯奉行以尊长为本位的原则,即强调
子女对父母所尽义务,继父母和继子女之间也不例外。北朝时期,继子女对继父母的
义务,主要体现于生前侍养和卒后行服上。北魏裴延俊,“少偏孤,事后母以孝闻”。
肃宗初,转平北将军、幽州刺史,继母随延俊在蓟,“时遇重患,延俊启求侍母还京疗
治”②。《魏书》卷八六《孝感传》载:河东郡乐户皇甫奴兄弟,“虽沉屈兵伍而操尚弥
高,奉养继亲甚著恭孝之称”。王续生,荥阳京县人,“遭继母忧,居丧杖而后起。及
终礼制,鬓发尽落”③。北齐王士良,“少孤,事继母梁氏以孝闻。及卒,居丧合礼”④。
北周樊深,“早丧母,事继母甚谨”⑤。
继母在室,服制等同于亲母,若其改嫁,从何所服。北魏房景先所作《五经疑问》
中曾予以阐释:
问《仪礼》,继母出嫁,从为之服,《传》云“贵终其恩”,日:继母配
父,本非天属;与尊合德,名义以兴。兼鞠育有加,礼服是重。既体违义尽,
弃节毁慈,作嫔异门,为鬼他族,神道不全,何终恩之有?方齐服是追,哭
于野次,苟存降重,无乃过犹不及乎?⑥
从儒家经典出发,认为“哭于野次”即可。史称“其言该典,今行于时”,也就是说,
该说在当时的确是有影响的,并且在现实生活中碰到类似问题时也能够被循用。
尽管从礼制和道义上讲,继父母和继子女应等同于亲生的父母子女,而且在实际
的家庭生活中,的确有很多人能够切实地做到这一点。但是,由于继母后人其家,与
继子女之间缺乏共同的生活经历,二者又无真正的血缘联系,因此感情存在隔阂也是
不难想象的。尤其是在继母又诞育亲子以后,对自己的亲生子女难免存在偏袒,“假继
惨虐孤遗”⑦的现象时有所见,父子、兄弟关系甚或因此受到影响。父亲殁后,为争袭
①《魏书》卷七三《杨大眼传》。
②《魏书》卷六九《裴延俊传》。
③《魏书》卷八六《孝感传·王续生传》。
④《周书》卷三六《王士良传》。
⑤《周书》卷四五《儒林传·樊深传》。
⑥《魏书》卷四三《房景先传》。
⑦《颜氏家_iJ61)卷一《后娶第四》。
北朝时期的拟制亲属试探——以继亲、收养、结义为中心 ·325·
爵位和继承财产,更容易激化矛盾。颜之推即曾对此予以揭示:
(父)身没之后,辞讼盈公门,谤辱彰道路,子诬母为妾,弟黜兄为佣,
播扬先人之辞迹,暴露祖考之长短,以求直之者,往往而有。①
可见再娶之风对家庭稳定产生的重大影响。
继父的情况与继母有所差别。古代,亲属的拟制均秉承父系本位的原则,父母离
婚以后,母改嫁,子女一般留在父亲身边;父亡后母亲再嫁,只要尚有同宗可依,子
女也不会落人异姓之家。在这两种情况之下,子女与母之后夫并不产生拟制的亲属关
系。不过,携子改嫁者虽然较少,但也不乏其例。独孤永业本姓刘,幼孤,母改适独
孤氏,随母为独孤家所育养,“遂从其姓焉”②。按礼,继父子之间的关系可分为“同
居”、“尝同居然后为异居”和“未尝同居”三种类型。③凡属前两种,二者属拟制亲
属,但权利义务关系与生父仍有所不同。从服制上看,继子为同居继父服齐衰不杖期,
为尝同居而后异居者服齐衰三月。如果属于后者,则不构成拟制亲属,亦无服制关系。
唐律中对继父与继子相互加害的处刑原则,亦以此为准。《唐律·斗讼律》:
诸殴伤妻前夫之子者,减凡人一等;同居者,又减一等。死者,绞。
殴伤继父者, (注:谓曾经同居,今异者。)与缌麻尊同;同居者,加
一等。
疏议谓:若未尝同居,则不为异居,即同凡人之例。
可见,继子即便是在与继父同居的情况下,也不产生完全意义上的亲权,服制等同于
期亲,二者相犯,刑罚的加减,也仅止于二等,与生父相比,不可相提并论。因此,
正如t3本学者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教程二级WPS Office高级应用与设计:为演示文稿添加效果PPT教学课件.pptx VIP
- 2023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所属单位岗位合集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中职物理考试题及答案.doc VIP
- DB21∕T 2449-2015 地理标志产品 西丰柞蚕丝.docx VIP
- 《居住空间设计》中级-多选230题(答案版).pdf VIP
- 智慧树 知到 大学生劳动就业法律问题解读(2024最新版) 章节测试答案.docx VIP
- 2025年菊花种植市场调查报告.docx
- 事业单位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300道.pdf VIP
- 外墙保温及涂料施工方案样本.doc VIP
- 施工升降机基础及附着施工方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