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豆灰斑病抗性遗传的三点测交分析TripleTestCrossinGeneticAnalysisofSoybeanResistanc.pdf
遗传 HEREDITAS(Beijing)18(2)18-201996
大豆灰斑病抗性遗传的三点测交分析
曹越平 杨庆凯
东(北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哈尔滨 150030)
摘 要 本实验利用三点测交分析的方法,对3个组合在人工接种大豆灰斑病菌的条件下的抗性表现进行
基因效应分析,各组合均存在加性,组合 1存在显性,组合2,3存在上位性.
关键词 大豆,大豆灰斑病,抗病性,三点测交
TripleTestCrossinGeneticAnalysisofSoybeanResistance
toCercosporasojinaHara
CaoYueping YangQingkai
(InstituteofSoybean,NortheastAgriculturalUniversity,Harbin150030)
Abstract Inthispaper,TripleTestCrossDesignwasusedinstudingtheresistanceofsoybeanto10phys-
iologicalraceofCercosporaSojinaHarabyinoculation.Resultsofanalysisofgeneeffectsofresistance
indicatedthatadditiveeffectissignificantinallthethreecrosses,dominanteffectexsistsonlymthecross1
andepistaticeffectremainsinthecross2andcross3.
KeywordsSoybean,CercosporasojinaHara,Resistance,TripleTestCross
大Aj.灰斑病是 一种世界性病害,对其抗病性的遗传研究最早始于美国,美国的Athow (1965)等人,中国
的刘忠堂 1(983)等人对单个生理小种的研究表明,抗病性受显性单基因控制。东北农学院杨庆凯等人认为,在
田间和多个生理小种混合接种的条件下,以病斑型级数为调查指标 (’‘,大豆灰斑病的抗性受多个基因控制,呈
数量遗传特征。1991年,张晓刚等人认为,在多个生理小种混合侵染的条件下,田间抗性的遗传表现呈复杂的基
因效应,非等位基因互作的上位效应普遍存在.针对以上所述,本实验采用止点测交设计研究在多个生理小种并
存条件下抗性的基因效应,并提出合理的利用方案。
1方 法 与 材 料
三点测交法 T(ripleTestCross)是Kearsey和links(1968)对NC111加以改进提出的。该方法不受加性一显
性模型的限制,能灵敏地检验性状的上位性,并能估算出D值和H值。以往的实验设计都是假设不存在非等位
基因的互作而直接估算出D值和 I-1值,但在育种实践中,如果存在非等位基因的互作,就无法检验出上位性,
而且会导致对D值和H值的估计出现偏差,得到错误结论.为避免上述问题,鉴于我们同张晓刚等人对大豆灰
斑病抗性遗传分析已得出非等位基因互作上位效应普遍存在的初步结论,为了进一步分析其上位性,我们采用三
点测交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该方法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基因作用质和量的信息,而且在现有的研究连续变异中不
同成分的基因研究方法中是最有效的。本实验是三点测交分析法 T(TC)在分析大豆抗病遗传基因效应中的首
次应用 4-〔6).本实验选用的寄主材料是利用1988年配制的3个抗感组合:组合1:东农79-338xHardison 感(
x抗);组合2:东农84-898x合丰22 抗(x感);组合3:合丰22xOzzie感(x抗).
,如 曹掀平等:女百灰斑病杭性债传 的三点测交分析 19
经两年种植,1990年得到F,,F:代,并进行三点测交实验,即分别以每个组合为单位,随机选5株F:作父
本,分别与同组合的P,,P:和F,测交,得到了侧交后代L,,1.:和L3其(中L,=P,xF2,L2=P2xF2,L3=F,
xF2).每个组合得到3x5二15个家系,其中每3个测交后代各5个家系,3个组合共得到45个家系.1991年
春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