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记承天寺夜游 (导学案).doc
记承天寺夜游 (导学案)
本文档由【中文word文档库】提供,转载分发敬请保留信息;
中文word文档库免费提供海量教育、范文、学习、政策、报告和经济类word文档。
【学习目标】
掌握重点字、词、句,理解文意
在品读一字一句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微妙心境
结合背景资料,细细品味课文,认识苏轼的为人
【自主学习】
初读课文,希望:读准字音。(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相与( ) 藻( ) 荇( )
再读课文,希望:结合课内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有困难的字、词、句,在书本上做好标记,并将其摘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一句话简洁概括文章所写的这个生活片段。(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记”的要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否谈谈你读完课文后的总体感受?如果有疑问的话也请记录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研讨】
在对文意理解的基础上,小组合作研讨如何有情有味地朗读课文,并将讨论的结果以课文朗读的方式加以展示。
【提示:如“念无与为乐者”的“念”字,在朗读时应把音节稍微拉长一点,要读出思来想去的味道,更要有一点寂寞之感。】
点评补充:
2.课内“阅读提示”中有这么一句话“《记承天寺夜游》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的微妙心境”。现在,我们就随苏轼一同夜游,请你仔细留意他的一举一动,所见所感,用心体会他在整个夜游过程中流露出来的心境。
(提示:我们可以用“示例”的形式把我们的观察所得写下来,也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关键得结合文中的字、词、句来细细品味。)
示例:那晚“月色入户”,一个“入”字,足见月亮多么有人情味,在这寂寥的寒夜走进他的房间,邀请他一起去户外欣赏美好的月色。看到如此皎洁明亮的月光,看到如此善解人意的“良友”,苏轼内心泛起开心的涟漪。
我的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评补充:
古语云:“读其文能识其人,见其文如见其人。”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相信你也结识了苏轼这个人,能否说说你对他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评补充:
【课后延伸】
(一)本文语言凝练,内涵丰富,有较大的想象空间。你能否结合文中具体语句(任选一处即可),发挥想象和联想的能力,再现当晚的某个情景。
(希望:立足具体的语句,想象合理细致,语言生动得体)
示例:
原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中,月光静静映照,宛如一泓秋水那样清澈而明净。在水中仿佛有绿藻如丝,悠然漂浮,荇菜纵横,碧波轻漾。环顾四周原来是亭亭修竹和苍翠古柏在月光下的影子。风轻轻地吹过,摇晃的影子好似水中脉脉的波痕,一圈一圈荡漾开来,给人漫步于仙境的错觉,忘却了烦恼一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阅读
林语堂《苏东坡传》
王琳祥《苏东坡谪居黄州》
【资料链接】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大型会议会务工作流程清单(培训讲学版).docx VIP
- 零碳园区水资源循环利用方案.docx
- DB35∕T 836-2015 学生服装标准规范.docx VIP
- 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完整版) .pptx VIP
- 明配管支吊架的计算表.xls VIP
- 活动一《塑料制品大点兵》课件 沪科黔科版综合实践活动二年级上册.pptx VIP
- 社区教育考试题及答案.doc VIP
- 污水处理优化软件:SuperPro Designer二次开发_(5).设备与物料流管理.docx VIP
- MSS SP-25中文 国外国际规范.pdf VIP
- 医院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方案(2025年版).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