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白_月下独酌_的英译看诗词翻译规律.docVIP

从李白_月下独酌_的英译看诗词翻译规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5年9月 第23卷 第3期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Sept.2005 Vol.23 No.3 从李白《月下独酌》的英译看诗词翻译规律 崔素花,杜耀文 (太原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山西太原030024) 摘要:通过对李白《月下独酌》不同英译本在形、意、神三个层面的比较分析,表明诗歌在某种程 度上说,是不可译的,只能是创造性的移植;但这种创造性移植也有一个原则,即“力求近似”,在形 式与意义近似的基础上做到神似;文章旨在找出中诗英译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关键词:中诗英译;形式;意义;神韵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837(2005)03-0093-03 李白《月下独酌》共四首,其中第一首脍炙人口, 别具神韵,常为后人所吟诵。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这首五言诗通过奇妙的想像,生动的描写,邀月 对饮,以影为伴,表达了诗人知音难觅,孤独寂寥的 苦闷,更是诗人怀才不遇,政治抱负难以实现的郁闷 心情的宣泄。全文构思新颖,音韵流畅,豪放中暗含 凄凉,是诗仙李白的一首佳作。中外多位译者曾将它 译为英文,其中不乏成功的译作。本文拟从形、意、神 三个层面对不同的英译本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从中 找出汉诗外译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一)形式层面 综观古今中外译界,对译诗形式颇多争议。对于 以诗译诗还是以散文译诗,为求神似是否可以牺牲 形似等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李白《月下独酌》 的众多英译本中就有许多不同的译法。 1.诗行格式。原诗共十四句,每两句表达一个完 整的意义,不分节。多数的译者都译为十四行,每两 行一个完整意义,不分节。有的译作与原作诗行格式 却大相径庭,如S. Obata的译文[1]为十八行,分两 节,第一节十一行,第二节七行,原诗的一句有时译 为一行,有时译为两行,毫无规律可循。 2.韵律节奏。原诗每句五字,第四、六句以及第 十、十二、十四句分别押韵。有些译者极力使各行音 节数一致并采用韵体译法,如许渊冲、Herbert A. Giles、W. A. P. Martin。许渊冲的译文[2]除四句为 十一音节外,每句十音节,为抑扬格五音步,与原诗 字数相同,韵式为aabbccddeeddff。Giles的译文[1] 不但押尾韵而且押腹韵,韵式均为aabbccddeeffgg, 并在腹韵的位置分为上下两行,看得出在韵律上极 为考究,着实下了一番工夫。而S. Obata、Arthur Waley、Amy Lowell等采用的是散体译法。 通过比较分析,笔者认为,在形式上,许渊冲和 Herbert A. Giles的译文最接近原文,也最能体现 出中国唐诗的音韵美,有助于汉语文化精华被世界 所了解。而S. Obata、Arthur Waley、Amy Lowell 等采用了散体译法,也有可取之处,但即使译诗很美 丽,也不可称之为李白诗。诗之所以为诗就在于其特 殊的韵律格式所赋予的美感,没有这种美感也就不 称为诗。形式对于诗歌来说尤为重要。译诗时,固然 不可过分拘泥于原文而因形害义,如韵式、音节数不 能苛求与原文一致,但也不能因达不到形式的尽善 尽美而放弃对形似的追求。总之,在无损意和神的前 提下,笔者赞成译诗应力求形似。 (二)意义层面 在这一层面,笔者主要讨论各译本是否忠实再 现了原诗的意义以及所采用的方法。 “月下独酌”这一诗名,W. J. B. Fletcher、Her- bert A. Giles和S. Obata分别将其意译为we three、last words, three with the moon and his shadow,其他多数译者采用了直译法,而且都用了 drinking alone,一语中的,诗人孤寂抑郁的心境不 言自明,因为在中国独自饮酒往往与愁闷联系在一 起。Obata点出了文中诗人所幻化出的两位游伴:月 和影,但在渲染气氛,突出主题方面要略输一筹,而 且在题目中使用第三人称his,与下文第一人称极不 协调,有欠考虑。Giles译为last words有故弄玄虚 之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 三人。”这四句为第一段,写花、酒、人、月、影。“花间 一壶酒”先营造出一种宜人的氛围,然而“独酌无相 亲”却垫定了全诗的基调,诗人眼下无人做伴,只好 自饮自乐。继而诗人突发奇想举杯邀请明月,加上相 伴的身影便幻出两位同伴,

文档评论(0)

whl0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