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荷兰统治时期台湾的转口贸易.pdf
荷蘭統治時期台灣的轉口貿易
吳聰敏∗
2006.10
荷蘭東印度公司於 1624年以台灣南部的大員為據點, 拓展轉 口貿易。 經過大約十年
之後, 大員商館由貿易轉 口站逐漸轉變成一殖民政府。 大員商館主要的收入是貿易
利潤與課稅。 1630年代後半, 大員的生絲與絲織品轉 口貿易顯著增加, 但是, 1641 年
開始生絲與絲織品轉 口貿易卻一落千丈。 不過, 1640 年代中期以後, 大員商館的貿
易收入卻持續上升, 1648 年達到最高; 主要原因是中國改朝換代的戰爭導致需求增
加, 其中尤以胡椒貿易最為重要。
1624年夏天, 在明朝政府的要求之下, 荷蘭人撤出澎湖, 駛抵大員, 在沙地上興建熱蘭遮城 (fort
Zeelandia)。 熱蘭遮城位於一狹長岬角的頂端, 與台灣本島的赤崁遙相對望, 岬角與台灣本島之
間即為大員灣。 1625年, 宋克長官 (Governor Sonck) 以 15塊布 (cangans) 向新港社原住民買下
赤崁地方的一塊土地,1 建立東印度公司的交易站。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商船於 1596年抵達東南亞時, 中國東南海域上已有中國人, 日本人, 葡萄
牙人, 與西班牙人從事貿易活動。 當時, 明朝禁止外國人在中國的領土上從事國際貿易活動。 外
國人要與中國貿易, 台灣是一個方便的地點。 荷蘭人在台灣開設貿易商館之前, 日本人與中國人
早就在台灣進行貿易。 荷蘭人的到來, 讓競爭更為激烈。 不過, 明朝政府對於國際貿易的態度消
極, 中國商人出海貿易缺乏政府的支持。 1630年代中期, 日本實施鎖國政策, 禁止所有日本人出
國。 在以上的情勢下, 東印度公司掌握機會, 大力擴張國際貿易的版圖。2
大員商館設立之後, 一開始的目標是轉 口貿易。 基於利潤的考量, 東印度公司早期的政策並
不鼓勵建立殖民統治。 但是, 荷蘭人很快發現, 欲爭取貿易利潤, 必須有武力作後盾。 此外, 中國
農夫來台開墾有助於解決台灣的糧食供應問題; 而原住民生產的鹿皮與鹿 出口, 也需要中國商
人收集與運送。 為了處理轉 口貿易以及台灣本地所生產鹿皮, 鹿脯, 及砂糖出口的問題, 1630 年
代開始, 東印度公司在台灣的殖民政府 (以下簡稱為 VOC) 逐漸形成。
∗台大經濟系。 未完成初稿。 感謝翁佳音先生熱心回答我的問題, 也感謝盧佳慧小姐整理資料, 並提出批評意見。 我
也感謝台大經濟系研討會上與會者所提供的寶貴意見。 聯絡: ntut019@ntu.edu.tw。
1 ´
參見 Blusse et al. (1999), 頁39。
2 ´
參見中村孝志 (1997a), 曹永和 (1998), 與 Blusse (1996)。
1
1630年代下半, 大員商館把中國的生絲與絲織品運至 日本銷售, 是其主要的轉 口貿易活動。
不過, 1641 年開始, 中國商人自行將生絲與絲織品運到 日本銷售, 大員商館無法取得生絲, 轉 口貿
´
易也一落千丈。 Blusse (1996, 頁 69) 指出, 此後大員商館主要的貿易是出口台灣的鹿皮與砂糖。
不過, 由統計資料可知, 1640 年代中期開始, VOC 的貿易利潤節節上升。 本文第 1節將說明, 1640
年代中期以後, VOC 貿易利潤的來源是出口胡椒到大陸, 而胡椒貿易的興盛則是因為中國發生
內戰。
1 貿易收益
東印度公司的目標是追求利潤, VOC 的營運利潤有兩個主要來源: 貿易收入與內地諸稅。 「貿易
收入」 之原文為 handelsinkomsten, 中村孝志 (1997b, 頁 327) 譯為 「貿易利潤」。 VOC 的會計資
料中列出各年之貿易收入, 但該數字之意義為何, 並不清楚。 會計資料中的支出項 目中分水上與
陸上費用, 前者似指各商館間之運輸費用。 因此, 我們猜測 VOC 會計科 目上的 「貿易收入」 可能
是指售價與進 口價之差額, 必須進一步扣除運輸成本才能算出利潤。
「內地諸稅」 原文為 landsinkom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