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俄土战争:第三罗马与奥斯曼土耳其的二百年对决.doc
俄土战争:第三罗马与奥斯曼土耳其的
公元1453年,“第二罗马”君士坦丁堡沦陷。君士坦丁十一世在城中战死,他的两个儿子一个战死,另一个臣服于土耳其苏丹,只有他的侄女索非亚公主逃到了罗马。千年东罗马帝国从此灰飞烟灭,全欧洲都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新月旗下颤栗。然而历史在这里却埋下了一个意味深长的伏笔----逃到罗马的索非亚长大成人后,教廷出于牵制奥斯曼土耳其的目的,于1472年将索菲亚嫁给了莫斯科领主伊凡三世。这位亡国的公主为当时在欧洲人眼里还是蛮荒之邦的莫斯科大公国带来了无可估量的“嫁妆“--拜占廷帝国的双头鹰徽和东罗马帝国最后的皇室血脉。捡到宝的伊凡三世在迎娶索非亚公主的同时,宣布自己是拜占廷帝国的继承者,并且宣布莫斯科为“第三个、也是永久的罗马”。此君因此被视为俄罗斯国家的奠基人。不过俄罗斯既然继承了拜占庭帝国的衣钵,自然与奥斯曼土耳其也就应该算是世仇了。然而当时的莫斯科大公国直到1480年才摆脱蒙古金帐汗国的统治,羽翼未丰,解除东方蒙古残余势力的威胁是当务之急;同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也并未将这个自封的第三罗马放在心上--疯子才会放着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的东南欧不打,跑老远到寒冷的莫斯科猎北极熊。因此两个命中注定的冤家居然和平相处了近两百年。
到了十七世纪后半期,实力日渐强大的俄国已按捺不住对领土的巨大渴望,此时,远东还太过遥远,北方的瑞典国势正隆,波兰虽已日过中天,但还不是那么容易啃得动,而西南的奥斯曼土耳其在经历了数百年的征战之后,虽然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然而处于统治地位的土耳其人在帝国中只是少数民族,诸多被征服民族的反抗从未停止,再加上各个封建军事集团内部之间的争斗,使这个庞大的帝国已经外强中干,其情况与满清乾隆后期的中国倒有几分相似.奥斯曼土耳其极盛时代时向西北已经渗透到黑海,向东北直达乌克兰,对沙俄来说,这个宿敌和异教国家已经来到了自家门前,从它身上开刀,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于是,俄土之间近三百年的战争已走到台前。
一、十七至十九世纪,俄国与土耳其为争夺黑海及其毗连地区的统治权而进行的战争。十七世纪至十八世纪上半叶所进行的战争,旨在结束奥斯曼帝国和克里木汗国对俄国的侵略,合并十三世纪被蒙古入侵占的黑海北部沿岸地区,取得黑海出海口。这是俄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从十八世纪下半叶起,俄土战争的起因是:围绕东方问题的国际矛盾尖锐化;土耳其企图对乌克兰和黑海沿岸国进行报复,俄国依靠受奴役、信奉基督教的各族人民日益蓬勃开展的反对奥斯曼帝国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的支持,力图在巴尔干半岛和高加索巩固自己的势力。
1676—1681年的俄土战争是在乌克兰同俄国重新合并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入侵乌克兰而引起的。土耳其反对重新合并。它在1672—1676年的波土战争中占领了波多利亚,尔后又依靠右岸乌克兰的盖特曼多罗申科的支持,企图统治整个右岸乌克兰。1674年,左岸乌克兰的盖特曼萨莫伊洛维奇被选为乌克兰的总盖特曼。1676年,多罗申科率部1.2万人占领了盖特曼都城奇吉林,企图借助于土军恢复自己的统治。为防止这一事态,俄国—乌克兰联军在萨莫伊洛维奇和罗莫达诺夫斯基的指挥下,于1676年春渡过第聂伯河,包围了奇吉林,并于8月2日攻克该城,俘获多罗申科。在奇吉林远征(1677、1678)期间,俄国—乌克兰联军与土耳其鞑靼军争夺奇吉林的斗争仍在继续进行。
1679—1680年,萨莫伊洛维奇和罗莫达诺夫斯基率领的俄国—乌克兰联军依靠新筑起的伊久姆鹿砦防线,击退了克里木鞑靼人的多次袭击。土耳其由于未能达到目的,被迫于1681年1月23日签订了巴赫奇萨赖和约(1681),承认左岸乌克兰与俄国的重新合并。俄军和乌克兰军联合作战,是战胜土耳其鞑靼军的重要原因。
1686—1700年的俄土战争是俄国反对奥斯曼帝国侵略的斗争的继续。这次战争是在俄国加入反土“神圣同盟”之后爆发的。战争过程中俄军进行了对克里木的远征(1687、1689)和对亚速的远征(1695—1696)。由于俄瑞战争迫近,以及其它盟国与土耳其缔结了和约,俄国政府也同土耳其缔结了君士坦丁堡和约(1700)。这次战争的结局是:亚速和延伸到米乌斯河的亚速海沿岸一带归属俄国。战争证明俄军必须进行改革。
1710—1713年的俄土战争发生于北方战争(1700—1721)期间,以俄国的失败告终。俄国被迫放弃亚速,拆毁亚速海沿岸的工事。
1735—1739年的俄土战争是在1733—1735年的俄波战争之后由于俄土之间的矛盾激化而引起的。1736年5月31日,米尼赫元帅的第聂伯河集团军攻占彼列科普,然后又占领克里木汗国首都巴赫奇萨赖,但由于瘟疫流行,粮秣和饮水不足,俄军被迫撤回乌克兰。俄军拉西将军指挥的顿河集团军,在布列达利海军中将的顿河区舰队的支援下,于1736年6月3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