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民俗学的奠基之作——六卷本《中国民俗史》首发式暨钟敬文历史民俗学思想研讨会综述.pdfVIP

历史民俗学的奠基之作——六卷本《中国民俗史》首发式暨钟敬文历史民俗学思想研讨会综述.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史民俗学的奠基之作——六卷本《中国民俗史》首发式暨钟敬文历史民俗学思想研讨会综述.pdf

历史民俗学的奠基之作 — — 六卷本 《中国民俗史》首发式暨钟敬文历史民俗学思想研讨会综述 张 勃 2008年6月14日,北京师范大学、人民出版社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校第三会议室 , 联合主办六卷本 《中国民俗 (钟敬文主编,人民出版社2008年4月版)首发式暨 钟敬文历史民俗学思想研讨会。来 自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项 目规划办公室、人民出版 社、中国文联、中国历史博物馆、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鲁迅博物馆、中 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北大 学、温州大学、上海大学、美 国印地安那大学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学者以及 责任编辑、部分作者共60余人,济济一堂,祝贺 《中国民俗史》 出版。与会 顾了本书的成书历程,并就其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钟敬文先生的学术思想 民俗学分支学科的历史民俗学的相关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研讨。 一 、 对 ((中国民俗史》成书过程的历史回顾 《中国民俗史》课题是经人民出版社编辑乔还田、张昭军提议,由萧放协 文先生申请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 (2000年度),可谓八年磨一剑。人民出版社社 长黄书元回忆说 : “本书约稿时间是在2000年春节后,钟敬文先生在2月22日亲 自与 人民出版社签订合同。钟先生生前把本书的撰写比作是文化的长城,并 自豪地说, 这‘套书出来 了,就是向世界展示 了中国文化的宝贝’。”在这次座谈会上,北京师范 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宁也深情地 回忆了钟先生在生命 的最后阶 段对中国民俗学事业发展和该课题的指导与付出。 《中国民俗史))的写作并非一帆风顺。2002年1月,钟先生不幸去世,民俗史写 作工作一度停滞。乔还田回忆了当时的担心: 旗“帜不在 了,下面还能不能干下去? 民俗研 究2009.1 他这个学术体系、指导思想还能不能贯彻下去?我们出版社有这个担心。”作为该书 主要的责任编辑,他 目睹了作者们的通力合作: “后来在刘魁立教授 、萧放教授努 力下,再次召开了写作会议, 《中国民俗史》写作又走上了轨道。”大家普遍认为 《中国民俗史》是在钟敬文先生的指导下群策群力的结果,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 委员、研究员刘魁立更将其视为 “一个集体仓4作的成功的范例”。 二、关于 中《国民俗 价值、特点的认知评价 对 《中国民俗史》价值的讨论是本次会议的一个重要内容。不同学者从不同角 度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充分肯定了它的学术价值、现实价值、思想史价值和对民俗 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唐伟认为该书凝聚了钟敬文先生最后的心血, 是中国第一部以国家课题形式出版的中国民俗史研究著作 ,它对我国上起先秦下至 民俗起源与发展做了动态的、多角度的系统描述和分析 ,不仅是对中国文化 要贡献 ,也丰富了世界人类文化史的研究内容 ,学术价值巨大。黄书元认为 一 部涵盖我国各民族特性 、极具有原创性价值的学术专著 ,可以让读者穿越 道 ,进入那久已尘封的时代 ,从中体味中国民俗的精深和奥秘。中国社会科 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尹虎彬认为 ,这套书从历史材料中搜罗了关于民众生活 大量材料,把它们作为一个史的脉络梳理出来,是中国民俗学的奠基之作 。 范大学教授陈勤建从与关注重大事件重大人物的传统历史学科 比较的角度 , 指I叶J 《中国民俗史》是对中国历史上所忽视 的民众史的重新梳理和定位 ,从而具有 重要的文化史意义,填补了传统历史学科的空白。上海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黄景春认 为该书具有 “一定的里程碑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叶涛在检点先 前出版的大都由历史学家撰写的民俗史著作的基础上,强调了这套 《中国民俗史》 的特殊性 ,是 “由民俗学家来主编 、当中一直贯穿着民俗学家对民俗史认识的第一 部著作”。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李松则认为 《中国民俗史》作为钟敬文 先生亲 自领导实践的历史民俗学的重要成果,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和学术价值。 在充分肯定该书的学术价值之外,刘魁立还高度评价了该书在传统复兴的当下 历史民俗学的奠基之作 所具有的现实意义,李松认为它 “为我们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基 于历史传统的对照和借鉴”。中国文联研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fk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