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与外国文学有关的文化艺术常识.pdf
与外国文学有关的文化艺术常识与外国文学有关的文化艺术常识
与外国文学有关的文化艺术常识与外国文学有关的文化艺术常识
十四行诗
十四行诗是欧洲的一种抒情诗体。音译为商籁体,语源于普罗旺斯语 Sonet 。原系中世纪民间流行并用于
歌唱的一种短小诗歌。
自欧洲进入文艺复兴时代之后,这种诗体获得广泛的运用。意大利的诗人彼得拉克成了运用十四行诗
体最主要的代表。他一生写了三百七十五首十四行诗,汇集成 《抒情诗集》,献给他的情人劳拉。在他笔
下的十四行诗,每首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由两段四行诗组成,后一部分由两段三行诗组成,即按四、四、
三、三编排。其押韵格式为ABBA ,ABBA ,CDE,CDE 或 ABBA ,ABBA ,CDC,CDC。每行诗句十一
个章节,通常用抑扬格。
彼得拉克的十四行诗形式整齐,音韵优美,以歌颂爱情,表现人文主人思想为主要内容。他的诗作在
内容和形式方面,都为欧洲资产阶级抒情诗的发展开拓了新路。同时代的意大利诗人和后来其他国家的一
些诗人,都曾把彼得拉克的诗作,视为十四行诗的典范,竞相仿效。因此,人们又称它为彼得拉克诗体。
十六世纪初,十四行诗体传到英国,风行一时,到十六世纪末,十四行诗已成了英国最流行的诗歌体
裁。产生了锡德尼、斯宾塞等著名的十四行诗人。莎士比亚进一步发展并丰富了这一诗体,一生写下一百
五十四首十四行诗。莎士比亚的诗作,改变了彼得拉克的格式,由三段四行和一副对句组成,即按四、四、
四、二编排,其押韵格式为ABAB ,CDCD,EFEF,GG。每行诗句有十个抑扬格音节。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比彼得拉克更向前迈进一步,主题更为鲜明丰富,思路曲折多变,起承转合运
用自如,常常在最后一副对句中点明题意。后来,弥尔顿、华兹华斯、雪莱、济慈等人也曾写过一些优秀
的十四行诗。
哥特
哥特文学及其文化现象
哥特 (gothic )这个特定的字汇原先的意思是西欧的日耳曼部族。在 18 世纪到 19 世纪的建筑文化与书写
层面,所谓 「哥特复兴」(GothicRevival )将中古世纪的阴暗情调从历史脉络的墓穴中挖掘出来。同时,
从 18 世纪末以来的一些文学作品,因为具有共同的基调与文体而被归类于 「哥特小说」。
Gothic (歌特)的命名是从德国的“Goth”部落由来的,Goth 人入侵了意大利并推翻了罗马帝国。在 15
世纪,人们普遍带有着文艺复兴的观念,希望回到古典时代。介于古典时代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这段时间被
称为中世纪。因为意大利记恨 Goth 人毁掉了他们的罗马帝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始终对中世纪带有着
否定的术语,他们称这一时期为“Gothic” 。意味着野蛮和粗野。当然我们要看到事物的双面性,中世纪给世
人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杰出的艺术作品。这时期的建筑技术上有了突破式的改进,产生了像
NOTRE-PAME 这样的歌特式大教堂。歌特式的艺术不仅仅体现在建筑上,从 12 世纪到 16 世纪的早期,
雕刻,玻璃制品,装饰物等都贴上了歌特艺术的标签。宗教在歌特艺术作品中起到了很重要的因素。画家,
雕刻家们比起用现实主义的方法表现主题更多的运用宗教的感觉。不管怎么说,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门很显
然对“Gothic”这个词汇是含蓄的否定。
在英汉字典中 Gothic 的解释如下:
(a )1 歌特人的;歌特语的2 (建)歌特式的3 中世纪的;野蛮的,粗野的4 (印)歌特体的;(英)黑
体的 5 歌特式小说体的 (以恐怖,凄凉,衰败为特征)(n)1 歌特语 2 歌特式建筑,尖拱式建筑。
乌托邦
乌托邦主义是社会理论的一种,它试图藉由将若干可欲的价值和实践呈现於一理想的国家或社会,而促成
这些价值和实践。一般而言,乌托邦的作者并不认为这样的国家可能实现,至少是不可能以其被完美描绘
的形态付诸实现。但是他们并非在做一项仅仅是想像或空幻的搬弄,就如乌托邦主义这个词汇的通俗用法
所指的一般。如同柏拉图 《理想国》(Republic)(它是最早的真正乌托邦)中所显示的,通常某目的是:
藉由扩大描绘某一概念 (正义或自由),以基於这种概念而建构之理想社群的形式,来展现该概念的若干根
本性质。在某些其他的场合,例如摩尔 (Sir Thomas More )的《乌托邦》(Utopia,1516),其目标则主
要是批判和讽刺:将乌托邦中的善良人民和作者当时社会的罪恶作巧妙的对比,而藉之谴责后者。只有极
少数的乌托邦作者–– 贝拉密 (Edward Bellamy)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