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物联网时代的嵌入式系统服务创新V.ppt
3.从智能家居到智慧家居的服务变革 3.3 智慧城市需求拉动 我国特色的智慧城市的三级结构 ◆智慧城市 政府主导的主体建设,市级物联网大系统建设 ◆智慧社区 社区化的分片智慧管理 ◆智慧家居 社区的基本智慧单元建设 * * 4.物联网向个体延伸的可穿戴式服务 4.1 从物联网看可穿戴设备 4.2 可穿戴设备的制约因素 4.3 可穿戴设备的技术方向 * * 4.物联网向个体延伸的可穿戴式服务 全系列的IT设备:桌面设备、移动设备、可穿戴设备 可穿戴设备的儿点思考 4.1 从物联网看可穿戴设备 物联网的物联进一步延伸到人体 ◆人类个体是物联网的特殊物理对象 ◆个体生理参数丰富了物联网大数据? ◆可穿戴设备实现物联网与人类个体的贴身交互 * * 4.物联网向个体延伸的可穿戴式服务 4.2 可穿戴设备的制约因素 ◆时尚穿戴文化的碰撞:永远的时尚文化 ◆智能手机的主宰地位:手机功能黑洞效应 ◆人体信息技术的滞后:人体传感器有待开发,一美军开发“皮肤生物传感器”监测军人健康状况 3.3 可穿戴设备的技术方向 ◆智能手机附件:可常穿戴,弥补手机缺陷 ◆人体信息双向交互:人体信息感知与生理介入(医疗) ◆专业设备应用:专业功能、专业人士、专业岗位佩带。 谷歌眼镜、世界杯裁判手表、智能球鞋等 * * 参考文献 [1]何立民,“物联网概述”(六篇连载),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11.10~2012.3 [2]何立民,“从整合时代到服务时代的嵌入式系统”,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14.6 [3]何立民,“可穿戴设备的几点思考”,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14.7 [4]何立民,“嵌入式系统的产业模式”,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6.1 * * 物联网时代的嵌入式系统服务创新 物联网时代的嵌入式系统服务创新 谢谢大家 * * 物联网时代的嵌入式系统服务创新V0.5 2014(第四届)嵌入式系统暨物联网教育发展 高峰论坛 (北京)14071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嵌入式系统联谊会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杂志社 何立民 * * 物联网时代的嵌入式系统服务创新 嵌入式系统将互联网变革到物联网的同时,嵌入式系统也走出了独立的产品科技创新时代,向物联网的嵌入式系统服务时代进军。 简单地回顾我国30年来嵌入式系统科技创新的发展历程,以便把握未来的正确方向,更好地为嵌入式系统服务 * * 物联网时代的嵌入式系统服务创新 * * 1. 30年来嵌入式系统的科技创新 2.智慧城市的嵌入式系统服务热点 3.从智能家居到智慧家居的服务变革 4.物联网向个体延伸的可穿戴式服务 1.30年来嵌入式系统的科技创新 我国30年来微控制器的4个创新阶段 1.1 集成电路的科技创新 1.2 微控制器的产业创新 1.3 平台时代的整合创新 1.4 物联网时代的服务创新 案 * 1.30年来嵌入式系统的科技创新 1.1 集成电路的科技创新 器件平台的科技创新与创新科技应用分离 以模数转换为例:上世纪60年代16位为国家级科研课题。 ◆早期:电子工程师既要研究模数转换技术,还要在系统中实现模数转换电路。创新与应用的统一。 ◆后来:科技创新成果专利化,出现了专利化基础上的科技创新与创新科技应用分离。电子工程师可以购买模数转换技术专利,在技术专利基础上实现模数转换电路。 * * 1.30年来嵌入式系统的科技创新 ◆微控制器诞生后: 电子技术专利技术的器件转化,电子工程师购买模数转换芯片,实现傻瓜化应用。器件平台上,科技创新与创新科技应用彻底分离。 科技创新的器件转化,器件基础上的傻瓜化应用,是当今流行的,平台基础上,科技创新与创新科技应用的彻底分离。 * * 1.30年来嵌入式系统的科技创新 1.2 微控制器的产业创新 从一体化产业模式到扇形产业模式的产业创新 ◆早期:上世纪50年代,电子企业普遍实现从研发到产品生产的的一体化产业模式。 ◆后来:专利基础上的科技应用产业,先进的电子企业引进国外先进专利技术,实现产品更新。 ◆微控制器诞生后:半导体器件基础上的上下游扇形产业。 半导体厂推出产品平台及产品的技术解决方案;制造厂家在产品平台基础上完成最终产品生产。 典型事例:半导体厂家与乡镇企业的VCD/DVD产业 ◆如今:IT产业基本上都是以平台为基础的、形形色色扇形产业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