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9重量分析法.ppt
9.1 重量分析法概述 9.1.1 重量法的分类及特点 9.1.2 沉淀重量法的分析过程对沉淀的要求 9.1 重量分析法概述 9.1.1 重量法的分类及特点 特点 沉淀重量法的分析过程 对 沉淀型 的要求 9.2 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9.2.1 溶解度与条件溶度积 MmAn型微溶化合物的溶解度 活度积与溶度积 solubility product 溶度积与溶解度 条件溶度积 conditional solubility product 9.2.2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1、同离子效应 MA (s)型沉淀分析 2、盐效应 3、酸效应 例: 5、其它影响因素 9.3 沉淀的形成与纯度9.3.1 沉淀的分类 9.3.2 沉淀的形成过程 成核作用 沉淀微粒大小的影响因素 9.3.3 沉淀的纯度 共沉淀1. 表面吸附 表面吸附影响因素 2. 包藏 occlusion 3. 混晶或固溶体 后沉淀 共沉淀与后沉淀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的处理 9.4 沉淀条件的选择 无定形沉淀 均匀沉淀法(均相沉淀法) 5.5 有机沉淀剂 有机沉淀剂的分类 9.5 重量分析的计算 晶形沉淀 稀 热 慢 搅 陈 相对过饱和度小,减少均相成核; 减少杂质吸附量 增大溶解度,减少相对过饱和度,减少均相成核; 增大扩散速度,有利于沉淀长大; 减少吸附 减少均相成核; 有利于沉淀长大 减少包藏; 晶形完整化 控制相对过饱和度小,沉淀陈化 减少水合,使其聚集紧密,便于过滤;减少杂质吸附 热 大量电解质 立即过滤 减少水合,减少吸附,防止胶溶 浓 减少水合。沉淀完后,稀释搅拌,减少杂质吸附 快,搅 减少水合 利于凝聚、沉降 稀 再 减免吸附和后沉淀 沉淀后稀释一倍,减少吸附杂质量 再沉淀,减少杂质 通过缓慢的化学过程,逐步地、均匀地在体系中产生沉淀剂,使沉淀在整个溶液中均匀地缓慢的形成,因而生成的沉淀颗粒较大。 例 在酸性介质中沉淀CaC2O4 有机沉淀剂的特点 种类多 溶解度小 对无机杂质吸附少,干扰少 组成恒定,烘干称重 * 9.2 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9.2.1 溶解度与条件溶度积 9.2.2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9.3 沉淀的形成与纯度 9.3.1 沉淀的分类 9.3.2 沉淀的形成过程 9.3.3 沉淀的纯度 9.4 沉淀条件的选择 9.4.1 晶形沉淀 9.4.2 无定形沉淀 9.4.3 均匀沉淀法 9.5 有机沉淀剂 9.5.1 有机沉淀剂的特点 9.5.2 有机沉淀剂的分类 9.6 重量分析的计算 分类 干燥剂· nH2O mdw 干燥剂 md 以测量沉积于电极表面的沉积物的重量为基础 △ X + nH2O(g) ↑ X·nH2O ms 待测物质,X 沉淀剂,R 沉淀型,P1 称量型,P2 P1 = P2 ≠P2 沉淀法 挥发法 电解法 不需用基准物质 准确度高 不适用于微量分析 手续繁琐、费时 应用 主要应用于含量不太低的 Si, S, P, W, Mo, Ni, Zr, Hf, Nb, Ta、稀土元素及水分等挥发组分 的精确分析 相对误差0.1~0.2% 溶样 HCl 稀H2SO4 BaSO4? 过滤 洗涤 灼烧 称重 计算 Ba% 称样 mS mp 例,可溶性钡盐中钡含量的测定(重量法): 试样 沉淀剂 沉淀型沉淀 过滤 洗涤 灼烧 或烘干 称量型 称重 计算 9.1.2 重量分析法的分析过程及对沉淀的要求 溶解度小 晶形好 纯度高 易于转化 对 称量型 的要求 有确定的化学组成 稳定,不易与O2, H2O, CO2 反应 摩尔质量足够大 例:测Al Al NH3 Al(OH)3↓ 0.1000g 0.1888g 灼烧 Al2O3 Al 8-羟基喹啉 Al(C9H6NO)3↓ 烘干 Al(C9H6NO)3↓ 0.1000g 1.704g 称量误差 Precipitation form Weighing form 溶解度 solubility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物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当沉淀与溶解达到平衡时所溶解的最大量。 注意:分析浓度、溶解度(s) 及平衡浓度 的区别。 例: CaF2 = Ca2+ + 2F- H+ HF S° mol/L 为分子形态的溶解度,固有溶解度, S′ mol/L 为离子形态的溶解度 通常情况下, S°很小, S ≈ S′ MmAn(s) MmAn (l) mM n+ + nA m- S° mS′ nS′ S = S°+ S′ S°Intrinsic solubility S0 = [MmAn] S′= [Mn+] m = [Amˉ] n MA (s) M n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1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_陈万青.pdf
- 2011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2实数(含答案)37992.doc
- 2011年中考生物试题分类集之二细胞的结构和生活.doc
- 2011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江苏省赛区)夏令营选拔赛试题.doc
- 2011年初中生物中考试题.doc
- 2011年德州初中生物水平考试试题解析.doc
- 2011年江苏省中考数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专题9三角形.doc
- 2011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数学试卷(解析版).doc
- 2011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物理真题(word版有答案).doc
- 2011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数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