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觉醒状态的维持机制 实验: ① 静脉注射阿托品 —脑干网状结构胆碱能系统: 同步化慢波、行为觉醒 ② 单纯破坏黑质多巴胺递质系统: 脑电快波、行为睡眠 结论(1) 行为觉醒的维持与黑质多 巴胺递质系统功能有关 实验: ① 破坏蓝斑核上部NE能系统: 脑电快波—减少, 新异刺激—脑电快波、唤醒作用 ② 静脉注射阿托品 —脑干网状结构胆碱能系统: 同步化慢波、行为觉醒 结论⑵ 脑电觉醒与蓝斑核上部NE系统 和脑干网状结构胆碱能系统有关 (二)睡眠的时相和产生机制 慢波睡眠(slow wave sleep,SWS) 同步化慢波 快波睡眠(fast wave sleep,FWS) 或称异相睡眠 去同步化快波 正常成年人整夜睡眠两个时相交替的示意图 1.慢波睡眠 (1)慢波睡眠表现: ①脑电图呈同步化慢波; ②视、嗅、听、触等感觉功能暂时减退; ③骨骼肌反射活动和肌紧张减弱; ④副交感神经功能活动占优势。 (2)意义: 生长素分泌增加,促进生长、体力恢复。 (3)慢波睡眠机制 慢波睡眠有关脑区: ①下丘脑后部,丘脑髓板内核群邻旁区和丘脑前核; ②位于脑干尾端的网状结构,有人称之为上行抑制系统; ③前脑基底部的视前区和Broca斜带区。 2.快波睡眠 (1)表现: ① 脑电图-β波 ② 各种感觉功能进一步减退,唤醒阈提高; ③ 骨骼肌反射活动和肌紧张进一步减弱, 几乎完全松弛 (1)快波睡眠表现 ④ 有间断的阵发性表现: 如眼球快速运动、部分躯体抽动、 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呼吸不规则等。 ⑤ 做梦 (2)快波睡眠意义 是必需的生理活动过程 ① 此期间生长素分泌减少,但脑内蛋白质 合成加快,有利于幼儿神经系统的成熟, 新突触的建立,促进精力的恢复。 ② 此期间有间断的阵发性表现,易致某些 疾病(心绞痛、哮喘、脑血管病等)的发作 (3)快波睡眠机制 脑桥被盖外侧区胆碱能神经元---异相睡眠启动神经元 脑桥被盖、蓝斑核和中脑中缝核---异相睡眠关闭神经元 第六节 脑的高级功能 一、学习与记忆 (learning and memory) 1.非联合型学习 2.联合型学习 人类的学习形式多为联合型学习,可依靠文字建立许多联系。 (一)学习的形式 (1)经典条件反射的形成 唾液分泌 食物中枢兴奋 听觉中枢兴奋 ②非条件刺激(食物) ①无 关 刺 激(铃声) 先①后②二者反复结合 暂时联系 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多次结合的过程称条件反射的强化(reinforcement)。 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2)条件反射特点:泛化、分化、消退 (3)操作式条件反射 (4)人类的条件反射的建立-两种信号系统学说: 具体信号(第一信号系统)→条件反射 (first signal system) 抽象信号(第二信号系统)→条件反射 (second signal system) 第二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主观(理论脱离实际)。 (二)记忆的形式和过程 1.记忆的形式 陈述式记忆和非陈述式记忆 短时记忆、中时记忆、长时记忆 2.记忆的过程 刺 激 持续时间:∧1秒 感觉性记忆 持续时间:数秒 第一级记忆 持续时间:数分至数年 第二级记忆 持续时间:永久(?) 第三级记忆 运用 “信息流”的中断 (由于顺行性遗忘) 遗 忘 (消退和息灭) 遗 忘 (新信息的代替) 遗 忘 (前活动性和后活动性干扰) 可能不遗忘 长时性记忆 短时性记忆 (三)遗忘 1.遗忘含义 部分或全部失去回忆和再认知的 能力。 2.记忆障碍 疾病情况下发生的遗忘。 顺行性遗忘症:例如慢性酒精中毒 逆行性遗忘症:例如脑震荡 (四)学习和记忆的机制 1.学习和记忆的脑功能定位 2.神经生理学机制 3.神经生物化学机制 4.神经解剖学机制 二、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

文档评论(0)

ajgoaw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