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6年7月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Jul.,2006
SOCIAI,SCIENCEOF UNIVERSITY VoI.24
第24卷第4期 JOURNAI。OF JIAMUSI No.4
赫哲族建筑艺术产生发展与保护
王 锐
(佳木斯大学羹术学院.熏龙江佳木斯154007)
[摘要]赫哲族建筑是黑龙江省三江平原上最具民族特色的建筑。本文分析了赫哲族建筑的产生与发展,并对该
民族建筑艺术特色进行了较详细分析。它在建筑材料、建筑色彩等方面与当地生态景观融为一体,体现了天人合一
与美善合一的美学思想。因此,赫哲族建筑艺术迫切需要我们进行深入地挖掘和系统的保护。
[关键词]赫哲族建筑;艺术特色;原生态保护
[中图分类号JK892.2[文献标识码]A
赫哲人世代居住的三江流域,地处高纬度。冬季寒
冷漫长,夏季短暂炎热。古代的三江流域曾是大片原始
森林,野兽经常出没,暴露于自然中的人们逐步认识到
是危险的.于是人们开始向地下挖穴居住,或在地面上
用树干搭建临时建筑,从而形成穴居和巢居。这时期有
历史记载如《晋书》卷九七“肃慎”一章记载“夏则巢居,
冬则穴处”。还有记载“勿吉人筑城穴居”,由此可见,当
时的穴居周围已有城墙。很多人将穴建在城墙内,以避
野兽和严寒。我们知道古代建筑有两种形式,土文化穴
居和水文化巢居…。在上述阐述中我们可见穴居巢居在
赫哲族建筑中是并存的。它是该民族建筑艺术的具体象
征.是其发展的首要前提.而对于其建筑原生态的保护
应引起高度重视,并拿出具体措施和方法。
一、赫哲族建筑的产生和发展
1.赫哲族水文化建筑
赫哲族人自古以来一直从事渔猎活动,打鱼狩猎居
所地点不能固定。所以,赫哲族出去打鱼狩猎时就需在
驻地搭建临时建筑.如;有捕鱼用的撮罗、有行船晚宿的 图1 赫哲族土文化建筑发展示意图
小布棚刀伦阿吉比莽n1。但为了避免地面潮湿和野兽的 2.赫哲族土文化建筑
袭击.赫哲人将木棚建得高于地面,这样最初的巢居就 黑龙江三江流域,气候干燥。冬季寒冷漫长,所以土
形成了。 文化穴居是赫哲族主要居住形式。赫哲人早期自建一些
赫哲族人们随着对木建筑的认识和建筑技术的进 低矮草窝棚(建筑形态与水文化早期建筑相同)。冬天的
步.学会了将大树干垛起.建起了木刻楞。俄罗斯那乃族 严寒让人们觉得草棚四面露风,而地表下还是温暖的,
(与赫哲族同系)就有用树干架高于地面建起的塔古斯 建筑就向地下延伸,穴居也就出现了(这时穴已成为全
(木刻楞)。现在赫哲族人还在用鱼楼子(六根柱子支起 地下的地窨子)。但穴居的弱点也显现出来,由于穴内通
的木刻楞),不过大多数人家已将鱼楼子做仓库,有的人 风差,人们容易患严重的风湿病。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
家夏天还偶尔居住。笔者认为这就是水文化巢居在赫哲 赫哲人建筑又建起半穴居,这时居住空间加大,比较舒
族的起源和延续。 适。赫哲人从其它民族那里借鉴了火炕.在地窨子中建
[收稿日期]2006--05—26
[基金项目]佳未斯市社会科学课题规划办公室立项支持(040008)
[作者简介]王锐(1975一),女.黑龙江佳未新人,佳木斯大学荚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肆哲族艺术、建筑史等方面研兜.
万方数据 一69—
“万”字炕。后来人们在地面上用土坯建起马架子房,还 墙的建筑.以其本色协调于当地环境,建筑色彩与环境
有人将泥土活草拧成拉和辫,盖起土草房……赫哲族建 相统一。同时赫哲族建筑以木材料为主具有抗震性。我
筑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演变发展,如图1所示口]。 们再引用郑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规划中的建筑和环境.pdf
- 规模与特色同在质量与效益并存——沈阳建筑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实践.pdf
- 闺中物--潇湘馆种种与林黛玉.pdf
- 硅丙乳液防水涂料及在建筑防水工程中的应用.pdf
- 硅氟有机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pdf
- 硅酮建筑密封胶应用过程常见问题分析.pdf
- 硅酮密封胶及其在建筑行业的应用.pdf
- 轨道工程建筑专业的接口管理分析.pdf
- 轨道交通车站建筑综合设计模式探索.pdf
- 轨道交通建筑无障碍设计浅析.pdf
- 2025年半导体设备国产化政策扶持措施深度分析报告.docx
- 2025年快递行业智能分拣中心自动化建设对行业变革的影响.docx
- 眼镜连锁新业态2025年风险评估与试点门店运营模式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跨境电商市场,乡村特色农产品品牌国际化渠道拓展报告.docx
- 2025-2026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四年级上册浙教版(2023)教学设计合集.docx
- 2025年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资金申请报告:产业聚集与区域竞争力.docx
- 小学生国防教育PPT课件.pptx
- 老师考核手册年度工作方案填写.pptx
- 2025年工业机器人智能化改造关键技术白皮书.docx
- 碳中和目标下金融服务业2025年碳足迹评估与绿色金融产品.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