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2年8月 噪 声 与 振 动 控 制 第4期
文章编号:1006—1355(2012)04.0046.05
管道空腔流动被动控制方法的实验研究
黄 友 ,欧阳华 ,吴亚东 ,田 杰 ,杜朝辉
(上海交通大学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上海 200240)
摘 要:采用高频响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对长深比为5的管道空腔流场进行实验研究。同时在空腔前缘安置三种不
同形状和具有相同扰动速度 (34m/s)的扰流体 (圆柱形、锯齿形和矩形)对空腔流动进行被动控制。实验结果表明,圆
柱扰流体能够增大剪切层厚度,并且可减小剪切层速度脉动和涡量值。矩形和锯齿形扰流体明显地将剪切层向主流
区抬起,导致剪切层与空腔后缘未发生正面碰撞。
关键词:声学;空腔;流动控制;气动扰流体
中图分类号:042;TB5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1355.2012.04.0011
ExperimentalStudyofPassiveControlMethodof
PipelineCavityFlow
HUANG You,OUYANG Hua, 一dong,
TIAN Jie,DU Zhao-hui
(SchoolofMechanicalEngineering,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Shanghai,200240,China)
Abstract:Experimentswerecarriedoutinordertoinvestigatetherectangularcavityflow oflength-to—depthratioof
5:1usingtime—resolvedparticleimagevelocimetry(TR—PIV)technique.Threedifferentpassivecontrolmethods,including
cylinder,sawtoothandrectanglebody,werestudiedexperimentally,havingthesameups~eam velociyt,i.e.34m/s.The
experimentalresultsshow thathtecylindercontrolmehtod can increaseshearlayerthicknessandeffectivelyreducethe
shearlayerspeedpulseandvorticity.Rectangleandsawtooht controlmethodswillobviouslyraiseshearlayertomainstream
area,leadingtonoffonmlimpingingbetweentheshearlayerandthetrailingedgeofthecaviyt edge.
Keywords:acoustics;caviyt ;flowcontrol;aerodynamicbody
空腔流动是航空工程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如飞 缘产生的一系列涡组成,以一定的速度 向下游运动,
行器的起落架舱、武器舱在高速气流作用下,会产生 涡与腔后壁碰撞 ,产生 向上游传播的声波 。当这些
剧烈的流激振荡;此外,低速气流或水流也能激励腔 声波到达前壁面时,扰动进入剪切层,产生新的涡;
形结构产生共振和声辐射。对空腔流动的深入研究 当流场涡的自然频率与空腔的声学共振频率近似相
可 以揭示空腔噪声形成的机理 ,同时加深空腔流动 等时,流动产生振荡。根据此声学反馈模型,研究者
的理论认识。 开始采用主动和被动控制方法来抑制空腔噪声。
国外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就有大量的学者对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