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专项复习课件:诗歌-3(人教选修).ppt

高二语文专项复习课件:诗歌-3(人教选修).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二语文专项复习课件:诗歌-3(人教选修).ppt

鲍照曾躲过始兴王刘濬叛乱一劫。这一次,他终是难逃劫数了。鲍诗中最著名的、也是对后代诗歌创作影响最大的,是他的《拟行路难》十八首。《行路难》这种曲调本就属于挽歌一类。鲍照拟作《行路难》这一行为本身或许正是诗人悲剧命运的一个预兆。“食梅常苦酸,衣葛常苦寒”,此二句写尽了鲍照为人幕客忧苦自知的切肤之感。一介寒士,既无可供安身立命的资财,又无先天的门第优势可取高官,为了谋生,他始终不得不以文才寄人幕下,最终沦为政治权争的无辜牺牲品,这是鲍照的悲哀,也是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的悲哀。 (选自《中华长江文化大系》) 见Word版活页训练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活页规范训练 合作探究篇 审美写作篇 氤氲书香篇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活页规范训练 合作探究篇 审美写作篇 氤氲书香篇 哲思短章 得 月 看月最宜在水边,江楼正是此中胜景。 月明之夜,与友人三五,在门前的石凳上闲坐。暮色初合,静看一轮鹅黄的圆月,给普照寺琉璃阁的塔尖轻轻挑起,云霞叆叇(ài dài),月影朦胧。天上人间,纵谈今 古,这是一景。 黄昏在江边漫步,秋水盈盈,一弯新月,像金钩斜挂半空。微风不动,水波不兴,天上一牙,看自然盈虚,察世态升沉,这又是一景。 下弦月冉冉升起,远处更鼓初传,已是夜静时分。万里长空,天云一碧,皎皎明月光,给整个天地镀上了银,又像把偌大的人装进了水晶瓶里。月光洒遍粼粼的江面,闪闪烁烁,泛起万点荧光。极目远处,月下有一二轻舟,静悄悄不闻橹声,只见小小的一叶黑色剪影,轻移缓进,桨楫一动,便激起一朵耀眼的银花,我在窗台上静静地坐着,如醉如痴,仿佛进入了童话世界。 这是神奇的宇宙的净化,心灵的净化。 我是物质和精神的窭人子,却是大自然的宠儿。大自然是我的母亲,正是她养育了我孱弱的灵魂,使我懂得爱美好的生活、美好的世界。 修身名句·尚礼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赏读:礼所崇尚的是有施有报。只讲施而不讲报,这不合乎礼的要求;相反,只讲报而不讲施,也不合乎礼的要求。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荀子·修身》 赏读:做人不讲礼,就不能生存;做事不讲礼,就没有成就;国家不讲礼,就不得安宁。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 赏读:别人送我个桃子,我报答他个李子,对方给我多大好 处,我也应该以相应的好处回报他。人与人之间要礼尚往来。 知识卡片 1.作家作品 鲍照(约415—470),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 东晋义熙元年出生于北海郡(今连云 港市云台区),东海(今属江苏)人。鲍照家 世寒微,但很有志气,有一妹鲍令晖,也 善文学。元嘉期间(424—453)被宋文帝刘义 隆聘为国侍郎。孝武帝即位后,为大学博 士兼中书舍人,出任魏陵(今南京市)令, 转永嘉(今温州市)令,后任临海王刘子顼的前军参军、迁军刑狱参军,人称鲍参军。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鲍照26岁,据史载,曾谒见临川王刘义庆,毛遂自荐,终得赏识,获封临川国侍郎,后来也做过太学博士、中书舍人之类的官。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鲍照为乱兵所杀。 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今存诗204首,有《鲍参军集》,其中著名的有《拟行路难》18首。 2.写作背景 南北朝时期,群雄割据,社会动荡。当时实行的是士族门阀制度,而鲍照出身寒微,他虽然渴望能以自己的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但却受到社会现实的压制和世俗偏见的阻碍。于是常借诗歌来抒发他建功立业的愿望,表现寒门志士备遭压抑的痛苦,传达出寒士们慷慨不平的呼声,充满了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和抗争精神。这种忧愤的情感发于作品之 中,形成他诗歌的独特风格。 3.审美视窗 无法尘封的诗人——“俊逸鲍参军” 鲍照生前的遭遇让人扼腕叹息,过人才华给他带来的却是苦难,他只有在诗里和血呐喊。鲍照的身后的冷寂更让人不胜感慨,他的诗文当时已与谢灵运齐名,但正史中却无记载,仅在《宋书》、《南史》中附带几句。想想,世人谁不知李白?当时就名满天下,被誉为“谪仙人”,后世更奉为诗仙。他的诗老少传诵,千古不衰。杜甫虽一生困顿,但也被称为“诗圣”,与李白齐名。但是对后代的诗歌繁荣做出极大贡献的鲍照却藉藉无名。或者也有名,只是我孤陋寡闻吧!但除去李、杜不说,上到屈原,下到龚自珍,说出一两首他们的诗,应该不算难为人吧,但是鲍照呢,不一定有这么高的知名度吧! 细细读他的诗,即使是他生活在李白之后,他的诗也绝不逊色,更何况他是李白的前人啊!他本该有更高的地位才对。不过反过来想想,悠悠千载,多少帝王将相,多少才子佳人早被时光遗忘,鲍照一介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te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