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修二总复习课件(广东专用):第七单元第讲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ppt

高考历史必修二总复习课件(广东专用):第七单元第讲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历史必修二总复习课件(广东专用):第七单元第讲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ppt

“三农”问题 2011年9月23~25日,“建党90周年巨献·2011中国品牌总评榜颁奖盛典暨2011中国农业品牌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盛大召开。 追踪社会热点,隐性介入考点 此次活动以“把脉农经产业发展现状·打造农业产业化品牌”为主题,旨在讨论“十二五”规划背景下,农业产业的升级与转型等内容。“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体现在连续8年来的“中央一号”文件中,以此热点隐性介入考点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内容。 高考例析 (2010·高考天津卷)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 A.铁犁牛耕的出现 B.耕犁技术的成熟 C.精耕细作的开始 D.单位亩产量提高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耕作技术的发展,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图片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图一为二牛抬扛式的牛耕法,图二为隋唐时期的曲辕犁,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古代耕犁技术的进步和成熟,B正确; 图一和图二均为铁犁牛耕,A错误;我国农业精耕细作的历史悠久,铁犁牛耕为精耕细作提供了条件,C错误;D显然与题干信息不符。 【答案】 B A.战国时著名水利工程有都江堰、郑国渠 B.“井渠”灌溉方法在汉代关中已出现 C.筒车于隋唐时期已在长江流域使用 D.清代王景成功治理黄河 解析:选D。王景成功治理黄河发生于汉代,故答案为D。 尝试命题4 2011年9月25日,以“把脉农经产业发展现状·打造农业产业化品牌”为主题的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中国农业文化博大精深,与下面《祖孙情·启蒙教育》场景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谚语与农耕文化》可作为标题 B.对话内容体现精耕细作的农业特色 C.强调了天时、地利等对农业的重要性 D.是古代科举制的必考内容 解析:选D。材料内容皆是关于农业生产方面的,看不出与科举制有何联系,故答案为D。 【史料★文本】 材料1:《天仙配》是我国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到: 透析史料研习,洞察命题趋向 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 七仙女:从此不再受那奴役苦, 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 七仙女:①你耕田来我织布, 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 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2:②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信息★解读】 [粗读] 材料1反映了《天仙配》中的一段歌词,从而透露出浓浓的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情景;材料2反映出古代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情况。 [细读] ①划线部分的关键信息反映出了中国古代的生活方式,男女各司其事;②划线部分的关键信息反映出农民的艰苦生活及其沉重的赋役徭役负担。 【史料★应用】 1.材料1中“你耕田来我织布”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的什么特点? 答案:男耕女织。 2.材料2中②划线部分反映出小农怎样的生产生活状况,结合材料说明。 答案:农民长年劳累、生活贫困;赋役和徭役负担沉重;农民生产规模小,生产资料有限;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生产生活条件艰苦。 3.范成大的诗句“朱门巧夕沸欢声,田舍黄昏静掩扃。男解牵牛女能织,不须徼福渡河星。”反映出古代中国的经济生产方式是(  ) A.手工作坊   B.小农经济 C.官营手工业 D.商品经济 解析:选B。由“男解牵牛女能织”这一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男耕女织的耕作方式,即小农经济。 4.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也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它起源于我国古代“牛郎与织女”的美丽传说。这一传说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B.人们对神话传说的钟爱 C.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D.人们对牛郎与织女遭遇的同情 解析:选C。“牛郎与织女”的传说是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典型代表。 (3)私营手工业: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工商业勃然兴起,明中叶以后占据手工业主导地位,出现了____劳动关系。 雇佣 【归纳概括】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从经济构成的角度看,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具有以种植业为主、以家畜饲养业为辅的特点。 (2)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 (3)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以家庭为单位、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4)从土地所有制的角度看,古代中国农业是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土地私有制。 对点训练1 (2012·江苏徐州高三模拟)《荀子·富国》说:“今是土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te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