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石油、天然气工业
维普资讯
大 庆 石 油 学 院 学 报 第3O卷 第4期 2006年 8月
JOURNAI ()FDAQING PETROIEUM INSTITUTE Vo1.30 No.4 Aug. 2006
以Cu(1lI)络离子为引发剂合成带支链的聚丙烯酰胺
— — 丙烯酰胺与丙烯酸钠共聚
吴 玮 ,毛 国梁 ,黎 钢。
(1.大庆石油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8; 2.河北丁二业大学 化工学 院,天津 300131)
摘 要 :为提高聚丙烯酰胺(HPAM)的性能 ,以Cu(Ⅲ)络离子为引发剂 ,以一定物质的量配 比的丙烯酰胺与丙烯酸
钠混合水溶液 ,通过共聚反应合成 了带支链 的部分水解 HPAM.实验结果表 明:采用共聚法可合成水解度为 10 ~
3o ,超高黏度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 )为 6.0×10 的聚合物 ;增加Cu(I11)络离子及链转移剂甲酸钠的浓度将导致聚合
物的M 降低 ;降低初始聚合温度有利于提高聚合物的M .
关 键 词 :二过碘酸合铜(Ⅲ)钾 ;共聚 ;支链 ;聚丙烯酰胺(HPAM);化学合成
中图分类号 :06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0—1891(2006)04—0113—03
0 引言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HPAM)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增黏效果 ,被广泛地应用于三次采油和油 田助剂
中.目前 ,对具有超高黏度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M )的HPAM、梳状 HPAM、复合离子型 HPAM等方面的
研究均取得了进步.近年来超支化聚合物的特殊性能和良好的应用前景为改进 HPAM产品性能提供了
新思路 ,即通过使用特殊的引发体系制备具有支链结构的HPAM.刘盈海 [2等以二过碘酸合铜 (Il1)钾
(Cu(Il1)络离子)作引发体系,进行丙烯酰胺的 自由基聚合反应 ,并提出该过程是由铜 (Il1)离子夺取氮原
子上的电子形成 自由基开始 的.ZHANGXil3等采用 HNMR和 FT—IR等方法证明了该体系通过在
HPAM 单体及链节上的N原子上形成 自由基,从而引发聚合反应.该研究表明:通过调节引发剂的浓度,
可以控制产物的支化程度和M .引发剂的浓度越高 ,得到的产物 的支化程度也越高 ,但聚合物的支链增
多,引起单体的迅速消耗 ,而影响到每条侧链的增长 ,最终导致产物M 较低.基于此 ,文中以铜 (Ⅲ)络离
子为引发剂 ,采用共聚法制备支化程度较低、M 较高的HPAM.
1 买验部分
1.1 试剂与仪器
HPAM单体 (质量分数为 5O9/5水溶液 ,大庆炼化公司);CH。=CHCOOH,NaOH均为分析纯 ;二过
碘酸合铜 (Il1)钾溶液 ,自制.乌氏黏度计 、RV一2旋转黏度计.
1.2 步骤
(1)引发剂的合成.二过碘酸合铜 (Il1)钾溶液按文献E4]所述的方法制备并测定其浓度.
(2)聚合物的制备.将 NaOH配制成质量分数为4O 的水溶液 ,持续搅拌并滴加化学计量的CH 一
CHCOOH,制成 CH。一CHCOONa溶液 ,并测定 固含量后备用.按确定的物质 的量配 比取 HPAM 和
CH。一CHCOONa两种单体溶液和去离子水 ,配制成混合单体溶液置于保温杯 中,通入高纯 N。除氧 3O
rain.加入 引发剂并继续通氮气 5rain后加塞绝热聚合.2h后将 聚合物胶块取 出,切碎,烘干后破碎过筛
得 HPAM.特性黏数 ,按企业标准 QC一480测定 ,HPAM 的M 按 一3.73X10 M? 计算得到.
收稿 日期 :2006—04—01;审稿人 :王 俊 ;编辑:陆雅玲
作者简介 :吴 哺 (1970一),女 ,硕士 ,讲师 .主要从事化学及应用化学方面 的研究
维普资讯
大 庆 石 油 学 院 学 报 第 3O卷 2006年
2 结果与讨论
2.1 水解度对聚合物M 的影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