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中的两个赤子形象.pdf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女神》中的两个赤子形象.pdf

No.1 Yue V01.30 东岳论丛Jan.,2009 2009年1月(j930影第1期) (DongTribune) ‘《女神》中的两个赤子形象 姜异新 (北京鲁迅博物馆研究室。北京100034) [摘要】《女神》的创作首先是从作为个体的郭沫若的生命体验出发的,其次才是对五四时代精神的唱合, 其中既存在着一个性情狂放的自然赤子形象,也存在着一个时代特色浓厚的爱国赤子形象。当前者把《女神》的精 神引向活的生之荣耀的同时,由于忽视生命的欠然和生存的悖论,而潜藏着将自我神化的倾向,一旦这种性情的赤 子被逐渐型塑为爱国赤子时。就更有滑向国家民族霸权话语的危险。 【关键词】郭沫若;《女神》;赤子;五四新诗 . [中图分类号】120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353(2009)01—0116—04 “五四”启蒙是对人的重新发现,是对生命意志的强烈呼唤。这种发现和呼唤基于启蒙主体自我觉醒时 生命意识的外化,其次才是社会大环境和时代氛围的感染。郭沫若《女神》的创作就是这样首先从个体生命 体验出发的,而不是以时代启蒙精神为指导,但人们对其接受和文学史定位往往是逆向的。但是,不容忽视 的是,《女神》中既存在着一个性情狂放的自然赤子形象,也存在着一个时代特色浓厚的爱国赤子形象,如何 解读这两个赤子形象,以及它们的内在逻辑关系,是把握《女神》,同时也是把握五四新诗精神内核的关键。 在我看来,郭沫若1920年初之前的诗作可以视为是其个人融入大自然的独特的、个性化的生命之歌。诗中 洋溢着发现自我、敢于表现和宣泄自我的狂喜,以及享受生命的自在。诗人与地球母亲肌肤相亲,与宇宙同 呼吸,为无限绽放的力和涌动不息的能量而放声高歌,这完全是一个不犯众物的赤子的虔诚情怀。表现了与 宇宙、地球、太阳、大海、雷电、火云、朝霞等雄浑意象平起平坐,共为造物之有的豪情和充分的自主。这在古 典艺术创造力已然耗尽,新生审美情趣却青黄不接的五四白话诗坛,蓦地给人一种惊异之美。 《女神》中的自然赤子形象并不是郭沫若为迎合“五四”的狂飙精神而刻意营造的,而是说,郭沫若在创 作时,其本身的生命状态就是这样一个赤子。 供给郭沫若无限诗料的首先是光明灿烂的大自然和自由迸发的爱情。1916年夏天,24岁的留日学生郭 沫若到东京京桥区一家教会医院,给不久前去世的友人料理后事。在这里,他遇到了年轻的女护士——佐藤 富子,也就是后来的安娜。佐藤富子允诺一周后将死者的x光片邮寄给这个忧郁的年轻中国人。回到千里 之外的冈山后不久,郭沫若就收到了x光片,还有一封用英文写成的亲笔长信。面对这用基督教的博爱精神 来安慰自己的女性书写,郭沫若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苦涩的甜蜜。“我以为上帝可怜我。见我死了一个契 己的良朋,便又送一位娴淑的腻友来,补我的缺陷。”④在反复看了这封长信后,带着浪漫主义诗人气质的郭沫 若立即提笔,在给安娜写的第一封信中,大胆地表白了自己的一见钟情。刚刚从旧家庭包办婚姻中逃出来的 郭沫若,不能自已地投送到这纯粹两性相吸的爱情当中,经过四个月的书信往来,1916年冬,为郭沫若的激情 [作者简介]姜异新(1972一),女,文学博士,北京鲁迅博物馆研究室副研究馆员。 116 《女神》中的两个赤子形象 所感染,佐藤富子不惜与反对自己的家人决裂而由东京奔赴冈山,与被日本人歧视的支那青年郭沫若共筑爱 巢,很快就有了彼此的宁馨儿。尽管最初二人世界的生活非常窘迫,时常居无定所,食不裹腹。但被爱情燃 烧着的诗人难以自已地写下了大量新诗。《新月与白云》就是那一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白云呀!你是不是 解渴的凌冰?我怎得把你吞下喉去,解解我火一样的焦心?”在《女神·序诗》中,作者写到,“我是个无产阶 级者/因为我除个赤条条的我外,/什么私有财产也没有。《女神》是我自己产生出来的。”梁实秋曾批评郭沫 若把“无产阶级”、“革命”、“电报”、“社会改造”等“丑不堪言的字

文档评论(0)

ziyouziz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