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土区草地植被时序演替规律’
程积民万惠娥杜峰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陵712100)
摘要本文对黄土区典型草原地带退化草地优良种群本氏针茅(&枷6唧g鲫砒)、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出h咖)采用封禁、刈剖、放牧的不同利用方式.研究了草地群落的时序演替过程与规律。结果表明:主要种群三种
利用方式的次生演替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演替的初级阶段,需5。7年时间,此阶段植物生长快,种闻竞
争力强,但建群种不显著;第二阶段为演替的中级阶段,需8—13年时间.植物种散增碱幅度大,建群种明显;第三阶
段为稳定发展阶段,需13年以上.建群种在群落中分布均匀,生长旺盛。使退化草地主要种群由个体一种群一群
落已稳定发展为草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阶段,形成了进展演替。同时促进了土壤贮水量的蓄积和生物量的稳定
增长,并为黄土高原草地植被的快速恢复和生态环境的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黄土区草地植被演替过程
黄土区干旱阳坡半阳坡在荒山荒坡中占据一半(52.o%),由于长期以来无节制的放牧利用使天然草地
环境逐渐恶化。尤其是特殊的地貌类型、疏松的黄土母质和季节性集中的暴雨等因素的作用,给植被的自然
恢复与人工建造增加了较大的难度。为此,选择典型草原地带的主要草地群落类型进行长期封禁和不同的
利用方式来研究退化草地的演替过程与时序规律,为西部林草植被的恢复和生态环境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1自然环境背景
650—2
试验区设在黄土高原的中西部,为黄土覆盖的低山丘陵和黄土丘陵区。拇拔1 lOOm,年气温5—
2500,2 100。3
800h,≥10%积温2
年占25.0%,平水年占37.O%,干旱年占38.O%,干燥度为1.5—2.0,土壤为山地灰褐土、缃黄土,除个别山
头、沟沿岩石裸露外,一般山坡较陡,土层深厚,属典型草原地带。
2试验材料与方法
试验自1982~1999年在黄土覆盖的低山丘陵区和黄土丘陵区的荒山荒坡主要草地类型本氏针茅、达乌
里胡枝子群落进行,试验分为三个处理,即完全封禁区(为A区);刈割区(为B区);放牧利用区(为C区)。
完全封禁区面积7村,采用刺铁丝围栏措施进行长期保护;刈割和放牧利用区面积为70hra2,采用柠条、沙棘
生物围栏进行合理的刈割和放牧利用,刈割每年~次。分不同时期(7月或8月、9月);放牧每年为三次(8
群多度、频度、盖度及一些常规指标和土壤水分。
3试验结果分析
3.1本氏针茅草地群落演替过程
本氏针茅种群是低山丘陵区和黄土丘陵区典型草原地带的主要群落类型,分布面积广、耐寒、耐旱、耐土
壤瘠薄,不仅是良好的刈割和放牧草地,而且也是重要的水土保持植物。经过长期的封禁、刈割和放牧试验
(见图1、2),在低山丘陵区本氏针茅种群的演替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6—7年为演替的初级阶段,
群落个体数量的变化随时间的延长而有序的增加,封禁区个体数量的峰期比封禁初期提高84.o%,合理刈
800—5
割区提高65.4%,合理放牧区提高55.O%.鲜草产量为3 2.50kg,/h一;第二阶段8—12年,为演替的中级
·车研究为国家973项目(伽ts606)草地与农牧交锖带生态系统重建机理及优化生态-生产藏式部分内容
270
阶段,群落的优势种个体数量变化幅度较d、(35—37株/舒),而且在群落的生长过程中优势种株丛分枝量大
(24个/丛),茎叶生长快,植物覆盖率高,封禁区达85%,刈割区为80%,放牧区为80%,因此,在这一阶段优
势种群的个体数量虽然变化幅度不大,但种间竞争力较强,近38%一62%的植物由于受密丛型禾本科植物本
氏针茅的拟制已从群落中消失,形成了较大的种问差异;第三阶段为13年以上,是本氏针茅群落演替的稳定
发展阶段,群落的优势种个体数量的变化基本稳定在封禁草地为20一23株/m2.刈割草地为26株/m2,放牧
草地为18—21株/一,鲜草产量分别为6
lOOkg/hm2、8900ke,/hm2、5500ke,/hrE。从本氏针茅群落的个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