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_大学语文_课后习题答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自考_大学语文_课后习题答案.doc

自考 大学语文 课后习题答案 01 寡人之于国也 1.概括本文所体现的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答:(1)反对兼并战争。(2)大力发展农业、渔业、林业。(3)注重教育。(4)反对暴政,提倡施行仁政。(5)以民为本。 2.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论述的?答:本文紧紧围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这一线索展开论述。 3.本文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说理方法表现在什么地方?答:先批评梁惠王的治国方法,然后再提出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先揭露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行径,然后再说只要君王不怪罪年成就可以使“民至焉”:这都是先抑后扬。在打消梁惠王矜傲 情绪的同时,又能抓住他渴望民众拥戴的潜在心理进行诱导;在阐述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时,采取先易后难、步步推进的程序:这都是循循善诱的体现。 4.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说明什么问题?答:孟子用这个比喻主要是为了说明梁惠王虽然自以为对国家尽了心,实际上他跟其他的国君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两样,都是喜好战争,因而百姓也不会增多。 02 秋水(节选) 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在客观上有何思想意义?答:主旨: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任何个人的认识和作用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因而是十分有限的。客观意义:这一主旨启示人们不能囿于个人有限的见闻而自我满足,应该不断学习,不断开阔视野,不断前进。 2.试谈本篇中的景物描写对表现主旨所起的作用。答:文章开头的对河水和海水两种景物的生动描写,以具体景物的对比来陪衬河伯与海神在思想上的不同认识境界,形象地渲染了主旨 3.举例说明本文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答:本文很能见出庄子说理“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而且譬喻往往连类而及,层见迭出,令人目不暇接。如用井蛙、夏虫、曲士来比喻那些因环境所限而不能与之语大理的人;用小石小木之在大山,四海之在天地,--空之在大泽,中国之在海内,稊米之在大仓,万物与人,九州与人,毫末之在马体,这一连串的比喻都是用来说明世间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是十分有限的,因此自我夸耀是愚蠢的,必定会见笑于大方之家。这些比喻以一个个具体生动的形象,把深奥而抽象的哲理表达得浅显易懂。 4.试分析本文的论证方法。答:本文论证很有特色,即经过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逐层推进,最后把结论推到读者面前。这种逐层推进的论证方法很有说服力。 03 五代史伶官传序 1.谈谈本文的中心论点和有关警句对我们有什么启迪作用。答:本文的中心论点即:“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意为国家的兴衰、事业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人事。作者引《尚书》之语与史实相对照,将人的作为和国运盛衰之间的关系归结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是对中心论点的精辟阐释,末尾进一步将这番道理推而广之:“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从伶人说开去,从更广的范围给人以启示。 2.试以本文第二段为例,说明作者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论证的。答:第二段写庄宗李存勖兴衰成败的史实,在写法上欲抑先扬,先极力赞扬成功前的发奋、成功时意气的雄壮,接着写失败时形势的衰弱,通过盛与衰、兴与亡、得与失、成与败的强烈对比,突出庄宗历史悲剧的根由所在,使“皆自于人欤”的结论格外令人信服、发人深省。 3.识别文中所运用的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并说明其作用。答:第二自然段概述庄宗李存勖兴衰成败的历史事实是事实论据。第三自然段引用的《尚书》中“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都是理论论据。通过引用论据,使人更为容易接受本文论点。 05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1.你怎样理解“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答:这句话是蔡元培对青年学子的恳切勉励,他认为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而不是做官发财的台阶,因此,学生在校努力钻研学问,增长见识。这一点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2.本文的说理有何特点?答:本文非唯说理简要透彻,而且情理并重,既以理服人,又以情动人。演说中有痛心的指陈,有激越的阐发,也有设身处地的忠告。讲述“三事”的三个段落,最后都用一个反问句来引出结语,可谓语重情长。语言亦文亦白,将文言的简练典雅与口语的通俗明快融于一体,诚为中国现代演讲之经典。 06 容忍与自由 1.谈谈你对“容忍”与“自由”之关系的理解。答:容忍为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 2.胡适认为不存在“绝对之是”,你的看法如何?答:作者分三个层次来阐发这一中心论点:首先从“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说起,说明“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接着指出“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揭示出容忍难以实行的心理根源;最后则指出“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的态度是极其错误的,强调“绝对之是”根本不存在。 3.识记文中的三个例证及其所说明的道理。答:作者年少时援引《王制》专制律条痛骂《

文档评论(0)

qiaoga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