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创新教育培养模式中的教学效果评价方法研究.pdfVIP

“3+1”创新教育培养模式中的教学效果评价方法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石油、天然气工业

第33卷 第4期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VoL33,No.4 2012年 8月 JournalofJiangxi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 Aug.2012 文章编号:2095—3046(2012)04—0085—03 “3+1创新教育培养模式中的教学效果评价方法研究 翁发禄 , 梁礼明, 温如春 , 王祖麟 (江西理-r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摘 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快教育结构调整,推进素质教育特别是创新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世纪人才培养的必然需求。完善的教学培养方案离不开好的评价体 系。本文重点研究了自动化专业 “3+1”培养模式的教学效果评价方法。首先,通过调研、专家打 分,并通过De1plli指标体系构建方法,提出了 “3+1”培养模式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基于突变理 论 ,研究了 “3+1”培养模式教学效果评价方法。最后 ,通过实例分析及验证 了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突变理论;Delphi法;教学效果评价;“3+1”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一 、 引 言 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 决策方法3[1。本文基于突变理论 ,研究 自动化专业 高等院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深化教育教 “3+1”培养模式的教学效果评价方法,并通过实例 学改革,加快教育结构调整,推进素质教育特别是 验证评价方法的有效性。 创新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造就大批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的优秀人才是 二、评价体系的建立 高等院校的重要历史使命 ”【。当前,各企业对工科 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要求他们具备扎实 (一)指标体系的确立 的理论知识,更要求他们具备开拓创新和实际开发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注重 能力。“3+1”创新教育培养模式包括在学校3年理 指标的适用、简明及可操作等特性。各项指标应具 论知识学习及在企业 1年的实践能力培养,同时, 体确切,区分程度高,便于评价者把握,保证评价结 该模式特别注重从早期工程教育的经验出发 ,将 果不会有太大偏差。基于以上原因,笔者根据 “教与学、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3个紧密结合, “3+1”教学模式的特性,并通过调查研究,影响因数 落实到从大一到大四的整个人才培养过程,探索全 主要包括 以下几个方面 :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体系圆。当一套新的培养 (1)课堂教学内容:此项包括 内容的饱满程度, 方案提出后,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需要对其实际效果 重点是否突出,是否能够做到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 进行评估,如考察新旧培养模式是否有优劣 ,不同 实例相结合 ,能否对学生有所启发等; 培养模式是否有区别,不同学生及教师在新的培养 (2)课堂教学方法:包含教师备课是否充分,教 模式下是否存在差异等等。突变理论是由法国数学 学方式是否得当,是否安排充足的辅导答疑及教师 家雷勒 ·托姆于20世纪70年代创立的一门研究系 对学生的关爱程度等; 统状态变量特征及关于控制变量依从关系的数学 (3)实践环节 内容 :包括实践环节内容是否饱 学科 ,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 满,是否与课堂所学知识相关 ,教师的指导水平及 内在关系等进行深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 实践内容是否是实际项 目需求等; 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 目标、

文档评论(0)

fengbing + 关注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