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二年级语文第3—4册全面自我检测试题_31.xls

高中二年级语文第3—4册全面自我检测试题_31.xls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二年级语文第3—4册全面自我检测试题_31.xls

Sheet3 Sheet2 Sheet1 C.①虞寄之父 ③亲友 D.①虞寄 ③亲戚、亲人 6.“文举之对不是过也”的意思是( ) A.文举是对的,不是有过错。 B.文举的答话,也超过不了这个。 C.文举的答话,不过如此。 D.文举是对的,不是过分了。 7.选出对“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翻译正确的一项( ) A.这(正是)我与您世世代代有友好交往啊。 B.是我和您世世代代交往的好处啊。 C.这是我与君主以前疏通好的结果。 D.这是因为您以前与先君有友好交往啊。 8.据以上两段文字推断,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写作时间看,《对答如流》早于《小时了了》。 B.文举,即孔融,因为与李元礼有亲戚关系,所以能进门见李元礼。 C.文举是虞寄的先辈,东汉末年的学者,幼有奇才,能言善辩。 D.文举称“昔先君仲尼与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用意并不是抬高自己的门弟。 第 Ⅱ 卷(共25分) 四、现代文阅读(11分) (一)最近,警惕殖民文化还魂、清除殖民文化心理的问题引起了广泛注意。有殖民文化色彩的店招,父母给孩子起洋名字,迷信洋名牌等等,引起了人们的忧虑。在社会科学领域里也存在着这种现象。 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不是突然发生的。鲁迅曾将文化的改革和发展比作“如长江大河的流行”。同样,我们也得思考一下,为什么在独立了40多年的新中国,殖民文化又会沉渣泛起? 殖民文化是一种畸形文化现象。殖民文化,往往是殖民者侵略它国首先使用的手段。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不是在和平环境与和平的关系中进行的,殖民文化是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大炮、高品和传教士进入旧中国的。旧中国是一个由于殖民主义的侵略而被打断了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正常转化进程的畸形社会。在这畸形社会中,殖民文化的渗透,使得一部分人产生了畸形的文化心理,这就是排外与崇洋。 旧中国的国门是在西方列强的重压下被迫打开的。由于本民族固有文化对外来文化在初始接触中极易产生矛盾和抗拒,一部分人对殖民主义侵略尚停留在表面的感性认识阶级,因此排外心理便开始形成,并发展为一种心理惯性。在排外心理的另一极,便是崇洋心理。它一方面是殖民主义者为了征服被统治国家人民的身心而着力宣扬提倡的结果;另一方面则与排外心理出于同一根源,即对殖民主义侵略缺乏深刻的理性认识。于是,认为中国文化在哪一方面都比不上西洋文化。“全盘西化”论,便是崇洋的理论。 崇洋的畸形心态理应遭到摈弃。而它在今天又有所抬头,是有其理论基础的。一是强调殖民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所谓积极作用,说什么“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只有当殖民地三百年才能实现现代化”,歌颂殖民主义“成为东方民族赶上现代文明的唯一的现实良机”。二是渲染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性格一无是处,说什么“积淀在我们民族血管”的“旧文明”使中华民族“走向衰落之中”。还有一种看法,认为过去说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都是“消极的”、“情绪化的”;说什么“世界走向中国”,“中国走向世界”,才是“中国近代史的主题”等等。这些看法必然导致崇洋媚外。 即使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有识之士也不甘于被西方人牵着鼻子走。他们对于西方文化一开始就具有主体性和主动性。爱国主义拓宽了他们的心胸和眼光,他们的民族自尊,也摈弃盲目排外,更不齿于崇洋。林则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康有为主张“泯中西之界线,化新旧之门户”,孙中山强调“发扬吾固有之文化,且吸收世界之文化而光大之,以期与诸民族并驱于世界”;鲁迅鼓吹中国新文化应“外之既不后于世界文化之思潮,内之极弗失固有之血脉”等。这一切都表现了站在时代前列的中国人的自主而开放的精神状态。 (摘自1996年2月27日《光明日报》载《清除殖民文化心理,挺起中华民族脊梁》) 1.第二段中,转述“鲁迅曾将文化的改革和发展比作‘如长江大河的流行’”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请简答,不超过20字。 答:□□□□□□□□□□□□□□□□□□□□ 2.“排外”与“崇洋”是对殖民文化的两种不同心态,但它们又有不少相同的地方,请用自己的话分别写出它们的相同点。(各条分别不超过20字) ①□□□□□□□□□□□□□□□□□□□□ ②□□□□□□□□□□□□□□□□□□□□ ③□□□□□□□□□□□□□□□□□□□□ 3.第五段中所谓的“世界走向中国”和“中国走向世界”的含义是什么?请回答(每项不超过20字) 答:世界走向中国:□□□□□□□□□□□□□□□□□□□□ 中国走向世界:□□□□□□□□□□□□□□□□□□□□ 4.答六段引述林则徐等人的话,表明站在时代前列的中国人对待外来文化自主而开放的精神状态。请概括这种精神状态。(不超过50字) □□□□□□□□□□□□□□□□□□□□□□□□□□□□□□□□□□□□□□□□□□□□□□□□□□ 5.下列说

文档评论(0)

docind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