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教材过频变动分析及对策思考.pdfVIP

思想政治课教材过频变动分析及对策思考.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0年4月· 科教论坛————————————1k薹婴煞 思想政治课教材过频变动的分析及对策思考 作者:李显煜 单位:四川省开江中学 一、问题的缘起:思想政治课教材的过频变动 软指标,也使德育应有的地位得不到实际的肯定。在课程建设方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过于频繁的变动,在新中国历史上是 面,国家教委中小学思想政治教材研究中心(负责专I】研究思想 一个不争的事实。据《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一书的统计:建国 政治课教材建设的组织)已被合并,在高考的必考课目中,思想 后北京市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变动共计有33次,其中10次发政治课在理科专业招生中退出…… 生在1976年以后。从全国范围看,仅1976年以后大的变动就有思想政治课地位的下落、效度信度的缺损,有多方面的原 3次:(1)1976年以后各地陆续恢复“青少年修养”、“社会发展简因。但课程过频变动带来的负效应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从课 史”、“法律常识”、“辨证唯物主义常识”、“政治经济学常识”等, 程建设的角度看。稳定课程的内容体系、引导课程的科学变革, 取代文革教材;(2)1986年起,京、津、沪、吉、黔、粤六省市和北京是今后思想政治课程建设必须重视的课题。 师大(与人教社合作)编写了七套试验教材,由点而面在全国范 三、动与静的对立统一:思想政治课教材应变机制的建立 围铺开,从初一至高三设置了“公民”、“社会发展简史”、“社会主 思想政治课实效不高的重要凶素之一是教材过频变动,那 义建设常识”、“科学人生观”、“经济常识”和“政治常识”。取代了 么,思想政治课实效提高的重要途径之一。就应是教材应变机制 原来的教材设置;(3)1992年秋,实验和试用了五年多的多套高的建立。而所谓应变机制实际上是教材建设中动与静辨证关系 中教材又被仓促统而为一,大多数省市初中教材也统而为一,作 的具体处理问题。 了较大的吸收、调整丁作之后,名称亦统一为“思想政治”教材。 适应社会及时代变迁,不仅思想政治课,而且其它学科包括 与此相联系的是中学德育大纲的再次修订和“颁布”。除了这几 理科课程的变动都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事物并不能只具有动的 次大的变革之外,小的修订和调整的次数远大于3次。 一面,没有相对静止的运动是不存在的。借口事物的运动变化, 思想政治课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变迁作相应和适当的调整, 否定事物的稳定性实际上会否定事物的存在。即便是变动频繁 本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如此频繁地变动大纲、教材等,给思想政 的思想政治课教材,也有其内容相对稳定的一部分。笔者认真对 治课教学带来不少困难。 照了现行高一、高二思想政治课教材(吉林出版社1992年版、人 二、思想政治课教材过频变动带来的负效 民出版社1993年版)和10年前的《辩证唯物主义常识》、《政治 (一)课程“信度”的降低。 经济学常识》(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发现教材在马克思列宁 这里的“信度”有别于心理测量领域的“信度”(表示测量工具 主义哲学及经济基本原理方面仍有许多稳定性部分,兹列如下: 的可靠性),而指德育课程的威信或町信性。频繁的变动使中学思 (一)两种教材涉及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常识的稳定性部分: 想政治课的可信度降低。信度降低的实际内容是:部分学生,甚至 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有的教师不全想念教科书上的思想、政治、道德原理是真理。 2、物质、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规律的、规律 较高的信度存在须有许多前提,前提之一是德育内容体系 是客观的、实事求是; 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中国古代以儒家伦理为核心的道德文化,曾 3、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人脑的机能、物 经有过这种连续和稳定性。在两千余年封建社会中,中国人的基 质的反映、一切从实际出发; 本伦常及政治观念保持了连续性。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5及 4、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

文档评论(0)

youyang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