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调查研究.pdf
Chin8EducationInnovationHersia
—■ki■■‘●■=丘‘■—U■■
科教论坛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调查研究
危红英
(丽水市莲都区机关幼儿园 浙江丽水 323000)
摘要;本研完对不同年龄段在目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进行了调查.井对调查所得进行处理和分析。鳍果证明:(1)幼儿在目的攻击性行为
随年龄增加递减。(2)在目幼儿在攻击行为的内容上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与教育窘切相关。研究结果为幼儿的家庭教育和幼儿mff提出了
一些建设性意晃。
关键词:幼儿心覆 攻击行为年龄特征
1O 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4(t}--0143—02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t
攻击性行为是针对他人的具有敌视 击者没有披奖惩儿童(三组)也表现出攻击 男73人,女62人,小班、中班、大班儿童各45
性、伤害性或破坏性的行为,表现为身体的 性行为,且两组没有显著差异。这说明儿童 人,被试均来源于同一所一类幼儿园。
侵5巳、言语的攻击以及对他人权利的侵犯。 攻击性行为是观察学习习得的。这个研究 1.2研究方法及工具
攻击性行为是幼儿身上常见的一种社会行 所具有的教育价值在于:儿童平时对影像、 o (I)本研究调查问卷《了解孩子的科学
为,在独生子女幼儿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生活中争吵打架情景的观察,虽然未能直 方法》中幼儿攻击行为的问卷调查表(陈楣
对此,心理学界有诸多不尽一致的解释。弗 接地、自发地加以模仿,但并未阻止他们的 国主编)。该问卷包括4项内容12个问题,每
洛伊德和洛伦茨认为攻击是一种本能,当 学习,那么这种无意识的学习就能进一步 个问题采用5级评分,以1~5分计分。
个体的敌意和攻击性能量不断积聚,到达 形成内隐认知,以后只要遇到类似情景,儿 (2)本调查表分发给三个年龄组幼儿的
一定程度时就会以暴力和破坏性行为宣泄 童的攻击性行为就很有可能在现实生活中 班主任教师并进行调查指导,然后由教师
出来,具有生物保护的意义,其生存意义很 再现。 对幼儿一日活动中的攻击性行为进行评
重要。洛伦茨把“一定程度”解释为“被环境 在独生子女非常普遍的中国家庭,儿 定,回收后最后经过整理剔除无效问卷,获
中的诱因所激发”出来的战斗本能的临界 童完全生活干成人世界之中,不管是在主 取有效问卷126份,问卷回收率92.60%。
值。而以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为代表的社 干家庭中还是在核心家庭里,儿童都是绝
会学习理论受Ij认为,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是 对核心,成人的一言一行都直接或间接地 2研究结果
一种习得的社会行为,这个学习过程包括 影响着他们的发展,成人行为稍有不当就 2.1被试在攻击性行为上发展(见表1)
四个机制,即“获得机制”、“启动机制”、。保 有可能滋长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而成人对 2.2被试在攻击行为表现领域内容上的结
持机制。和。自我调节机制”。 此却还浑然不知,及至成年儿童行为定型 果(见表2)
班杜拉曾对男女各33名幼儿进行专门 则悔之晚矣。 2.3被试在攻击内容上的直观图(见图1)
的研究,该研究把被试随机分为三组并让 无论是何种理论都可以为儿童攻击行
其观看成年人攻击玩偶娃娃表现的录像。 为的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意义。但就 3讨论分析
三组录像结尾对攻击性行为的处理如下: 学前教育的专职机构幼儿园来说,研究幼 3.1对调查结果的讨论分析
第一组获得奖赏,即给予攻击者食物奖励 儿攻击性行为的目的在于了解并把握其攻 3.1.1对表l的分析
和口头表扬;第二组录像结尾对攻击者惩 击性行为的年龄特点以及教育对策的设计 从表l可以看出,三组幼儿的平均成绩
罚并予以口头警告·第三组录像结尾对攻 和制定,以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本研究正
击者没有任何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滤油器体的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doc VIP
- 2025年3月22日山东事业单位统考《行测》真题(含答案).pdf VIP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小学体育与健康二年级全一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第一学期).docx
- 建设单位安全管理体系如何建立.docx VIP
- 苯妥英钠的合成.pdf VIP
- 中国糖尿病肾脏病基层管理指南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陕西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答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与高质量发展》(1).pdf VIP
- 2024年全国中考数学考试大纲 .pdf VIP
- 聚乙酸乙烯酯乳液(粘胶剂)-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pdf
- 体外膜肺氧合ECMO讲解.pptx VIP
文档评论(0)